丹頂鶴、蘆葦、雪景的畫法(上)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網絡
寫意花鳥落筆留痕而又變化萬千,把中國畫的水墨和宣紙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借花鳥以詠懷,方家巨擘楮墨之間盡顯才思,各有建樹,使花鳥畫與哲學、文學在筆墨語言和語境上完美融合,并彰顯出其富于深厚文化內涵的獨特藝術魅力。花鳥畫中的雪景則另辟一番水墨交融、清靜散淡的朦朧境界,如我的作品《鶴鳴九皋,聲聞于野》(見圖一)中,水與墨、紙與筆所蕩激的肌理變化,是水域還是天際已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這天蒼蒼、野茫茫、含蓄無垠的情境和視覺感受只源自彈指一揮間,簡與繁、好與否沒有任何關聯。
圖一
寫意丹頂鶴在花鳥畫里屬于比較簡單的筆法結構,僅以寥寥數筆就要準確勾畫出丹頂鶴風神灑脫的身形體態,但看似簡單其實不易。要畫好丹頂鶴,必須非常熟悉其生活習性和動態特征才能在創作時揮灑自如。在勾勒丹頂鶴外形時,要以枯筆淡墨草勾。所謂草勾,是相對工筆畫勾線而言的筆法,它不要求輪廓線描得工整和完整,而是要簡約概括;更不要求流暢和細致,而是苛求澀與拙的線條感覺和耐人品味的筆墨味道,苛求筆斷意連的至簡造型理念(見圖二至圖五)。另外,畫丹頂鶴最終是要用白色點染的,所以事先勾勒的輪廓只不過是丹頂鶴體形的一種輔助表現方式,自然不必把線條勾得太完整。丹頂鶴身上的白色切記不可以平涂,要清水飽蘸白色按羽毛狀細心撮點,白色落在宣紙上可能當時效果并不顯眼,順光或從某個特殊角度看感覺會好些,但是當宣紙稍舊泛黃時就比較明顯了。撮點白粉以后再沿外形線條內側以較濃的白色完整地復勾一遍,以免渲染背景時墨色往丹頂鶴身上浸透。無論復勾還是撮點白色都不能覆蓋或傷及墨色,即色不礙墨、墨不礙色,否則會有臟的感覺。
圖二
圖三
圖四
丹頂鶴的身形畫好以后,接著添畫頭頸部分,然后畫腿。丹頂鶴的雙腿先用淡墨以寫意筆法畫出,待稍干再用較重墨色枯筆草勾腿爪上的鱗片(見圖五)。在點染丹頂鶴身體的白色之前,要用淡赭墨沿輪廓線外側略微復勾一下,隨后在窩翅的淡墨皴擦處再以赭墨皴染。
圖五
丹頂鶴的頭部要用重墨點畫,筆中的水分要少,尤其脖頸部要見筆、見飛白。鶴頂的紅色須先以重墨點畫,然后再以朱砂復點。丹頂鶴張開嘴時,嘴角的兩條匯合線不可連接在一起,收筆處接近即可(見圖六)。丹頂鶴的氅要以重墨點畫,要體現“寫”的筆法,筆觸既要清晰又要含混,要見飛白,要中鋒、側鋒并用(見圖七)。
圖六
圖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