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極轉型的靈感來源于張大千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編輯:中國書畫網
趙無極可以說是當今藝術品市場的紅人。他的藝術作品時常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博得頭籌。但是,在取得成功之前,趙無極也走了一段曲折的彎路。
趙無極早期模仿克利的作品,雖然他從漢磚、青銅器、甲骨文、鐘鼎文中找一些中國符號來替換掉克利畫中的動物和符號。但無論是線條、色彩,還是肌理、調子都是模仿自克利,所以早期趙無極被批評家定義為“二流的克利”、“乏味的克利”。也正是因為過度模仿克利,導致了趙無極在商業上的失敗,有整整兩年,代理趙無極作品的皮埃爾畫廊沒有賣出一張趙無極的畫。


上:克利作品;下:趙無極作品
來源于張大千的轉型靈感
商業上失敗使得趙無極開始反思。彼時,張大千的潑彩山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于是,60年代以后,趙無極就開始模仿張大千的潑彩山水畫。他在克利的背景上加上了張大千的潑彩山水,發展出山水油畫。有了東方面孔的油畫逐漸吸引了世人的眼光,并在歐美藝術市場上取得成功。


上:張大千作品;下:趙無極作品
東方寫意與西方抽象
在藝術發展的道路上,中西方有著各自的發展軌跡和藝術特色,但當我們將它們并置在一起,就會發現在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之外,中西方藝術發展中也存在著很多內在的契合之處。
抽象思維植根于西方文化土壤,意象思維則植根于中國文化土壤。然,寫意可以涵蓋抽象,抽象里也可以有寫意。而就名詞本身而言,寫意指向精神,抽象指向形式。
趙無極的油畫山水畫,包含了中國式的寫意與西方式的抽象。
而中國藝術模仿西方藝術是一個歧途,光模仿別人,無法確立自我,也不會得到承認。植根中國藝術本身進行創新才是中國藝術的未來正道。
正是立足于獨特的東方美學,把中國畫意境帶到油畫中,以詩意的視覺形式傳達出關于自然、山水、宇宙的哲思與意象,趙無極成為影響一個時代的藝術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