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藏楹聯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中國書畫網編輯部
楹聯當初大都是書就后鐫刻在建筑物上的一種裝飾。直到明代晚期,楹聯或春聯往往又刻制在木板或竹片上,成為一種庭院式飾物。而書寫于紙或絹的以供室內懸掛的對聯形式,則是明末清初間才開始漸漸流行起來的。所以,楹聯在很大的范圍內依附于建筑,同時也提高了建筑物的品位。到了清代,楹聯開始興盛起來。尤其是文人雅士,皆多自撰自書聯語懸之堂廡,或頌君恩或緬祖德,或書格言警句自勉,或書清詞麗句為賞,或發感慨寄托幽思。人們可以從各類各式的聯語之中,充分感受到主人的心境和襟懷所在。
《上海博物館藏楹聯》由上海博物館書畫部劉一聞先生主持編撰,從上海博物館館藏 454 件楹聯中精選 289 件,輯為上、下兩冊,并撰《從楹聯藝術看清代書法》和《從上海博物館藏楹聯看清代書法演變之跡》“述要”兩篇,分置于上、下兩冊之首,系統論述了楹聯的出現、發展,形制、內容,其與清代書法藝術演變及成就的關聯等諸多問題。“述要”文字多達5萬字,深入細致的探討,把該專題研究推到新的高度和廣度。
上海博物館是中國五大博物館之一,其藏品豐富,數量眾多,且質量上乘,其中列為一、二、三級品的珍貴文物 14 余萬件 / 套。在館內 10 余個專題陳列及相關展室中,被稱之為中國文物界的“半壁江山”,“包羅萬象”的中國古代藝術寶庫。為迎接和籌劃 2022 年上海博物館 70 周年館慶,幾年前館方著手醞釀《上海博物館典藏叢刊》出版計劃。該叢刊以選編各類文物圖錄為基礎,與專題研究或簡述、綜述相結合,將庋藏的文物,特別是以往沒有或較少有機會與公眾見面的精品,亮相于世,化身千萬,供大家研究、教育、欣賞。《上海博物館藏楹聯》是《上海博物館典藏叢刊》出版計劃中的重要部分,相信該書的出版將會進一步加快文物資源與讀者、觀眾的分享,推動“讓文物活起來”。









部分楹聯欣賞:

翁方綱(1733-1818) 放開眼界 立定腳跟

伊秉綬(1754-1815) 平生感意氣 少小愛文詞

陳鴻壽(1768-1822) 藤窗小幀梅花卷 竹榻新簽貝葉書

俞樾(1821-1907) 磐礴百金馬 摩挲雙玉龍

胡澍(1825-1872) 人貴自立 民生在勤

齊白石(1864-1955) 蓮華心地 雪藕聰明

書名:《上海博物館典藏叢刊上海博物館藏楹聯》 (全二冊)
裝幀:精裝
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2020年
開本:8開
頁數:652
定價:69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