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盧浮宮藝術博物館重新對公眾開放
來源:法國盧浮宮官網 作者:中國書畫網編輯部
7月6日,因疫情關閉三個半月的法國盧浮宮藝術博物館重新對公眾開放。

參觀者須提前預約,按時間段參觀。在入口處使用手部消毒劑,11歲以上的參觀者必須全程戴口罩。除強制要求戴口罩外,館方嚴格控制參觀人數,每日限流7000人左右,每半小時只放行500人,并設置了提醒參觀者保持1米社交距離的標牌。地面上也有藍色箭頭等標記,規定好單向的參觀路徑,不允許參觀者隨意回頭。另外,博物館只接受刷卡支付,不再收現金,快餐和衣物存儲服務也暫不開放。
盧浮宮最知名的展品,如《蒙娜麗莎》、《米羅的維納斯》等都恢復對公眾開放,但約三分之一的陳列館因難以保障社交距離而繼續關閉。

盧浮宮官網 標語:“想念我嗎”? 背景為 鎮館名作 達芬奇《蒙拉麗莎》
對參觀者而言,他們可在人少的條件下更好地欣賞《蒙娜麗莎》等名作,但對已因閉館損失4000萬歐元(約3.5億港元)的羅浮宮而言,這意味著未來仍將有一段艱難的日子。
館長馬蒂內表示,自3月13日因疫情閉館以來,羅浮宮已損失了4000萬歐元;重開之后,客流量也減少了近八成。他估計,今年夏季每日參觀人數將在4000至1萬人之間,而往年同期這一數字可達3萬至5萬。盧浮宮每年預算為2.5億歐元,其中約1億來自於法國政府。為渡過當前難關,盧浮宮又申請了財政援助,并與法國文化部合作,制定轉型計劃。
不僅是法國,全球博物館都因疫情面臨危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博物館協會早在5月18日就發出警告,指出全球8.5萬間博物館中,近九成因疫情陸續關閉。儘管德國、比利時等國家5月已逐步開始解封,允許博物館重新營業,但疫情仍會導致參觀者減少,最終全球約13%的博物館可能再也無法重新開放。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對不同發展水平國家博物館的影響也是“不公平”的,貧窮國家的博物館面臨更高風險。閉館期間,羅浮宮等博物館可利用數字技術,為民眾提供線上服務,但非洲等較貧困地區的博物館就很難做到。法媒6日報道稱,3月12日至5月22日期間,羅浮宮網站接待了上千萬訪客,最多的時候每天就有33萬人。而在非洲與小型島嶼發展中國家(SIDS),只有5%的博物館有能力提供線上參觀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