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傅山到吳大澂——白謙慎書法講座連開三天!
來源:三聯書店三聯書情 作者:admin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白謙慎教授一直從事中國書法史的研究。研究主要圍繞著兩個人:傅山和吳大澂。這兩個人都生活在動蕩的時代,通過對他們生活的時代、具體的文化情景的研究,他試圖把藝術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更為細致地呈現出來。
這次公開課共三講。第一講中,白謙慎教授將更為深入地討論《傅山的世界》提出的幾個議題:中國書法中的應酬現象以及相關的修辭現象,并在此基礎上,分析文化資本在中國文人藝術家應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時的運作。接著第一講開啟的話題,在第二講中,將討論晚清官員日常生活的書法活動,以此來展示中國文人士大夫在步入現代化之際的業余生活狀況。第三講則要討論,當文人士大夫消亡之后,中國書法在20世紀發生的結構性的變化。
【書店里的大學公開課第五季】
從傅山到吳大澂(共三講)
【主講】白謙慎 (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
【地點】三聯韜奮書店地下一層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號
【主辦】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開放式活動
咨詢電話:010-64002710

《傅山的世界》
白謙慎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5年6月
【課程表】
第一講 應酬、修辭、文化資本
——傅山研究中的一些問題
9月18日(周五) 19:30-21:30
明朝滅亡后,傅山的家境一落千丈。困境中的他,以行醫、鬻書、賣畫為生。為了應對各種生活中的問題,傅山常常用書法來換取服務。在書寫各種應酬書法時,傅山使用了不少修辭策略。對于藝術史的研究而言,如果不了解這些修辭,將無法比較合理的理解作者的真實意圖。本講還將通過傅山這一個案研究,來討論“文化資本”的擁有和使用,如何使得中國文人藝術家呈現出不同于職業藝術家的一些特點。
第二講 晚清官員和書法
9月19日(周六) 14:30-16:30
本講以晚清官員吳大澂及其友人的日記和信札為基本史料,對晚清官員日常生活中的書法活動做一初步的研究。涉及的問題有日課、應酬書法的主要形式和數量、人口增加對應酬書法的影響以及提高書寫效率的種種策略等。本講還要討論為什么晚清官員不賣自己的作品,以及中國社會中特殊的索書現象。總之,本講主要的關懷是,把對晚清最后一二代政府官員的書法活動的描述和分析,作為觀察處在巨變之中的中國社會精英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視點。
第三講 從吳大澂到毛澤東
——中國書法在20世紀的變遷
9月20日(周日) 14:30-16:30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任湖南巡撫的吳大澂率湘軍出關與日軍戰于東北。戰敗后被罷官。也就在甲午戰爭爆發前一年,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誕生在湖南。本講從吳大澂和20世紀革命領袖對印章的不同態度來分析中國書法在20世紀的歷史性變遷。
【主講人簡介】
白謙慎,198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1996年獲耶魯大學中國藝術史博士學位。后任教于波士頓大學藝術史系,2015年7月后任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
主要中英文著作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哈佛大學亞洲中心,2003;生活 ,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天倪――王方宇、沈慧藏八大山人書畫》(與張子寧等合作。佛利爾美術館,2003),《傅山的交往和應酬――藝術社會史的一項個案研究》(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增訂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與古為徒和娟娟發屋――關于書法經典問題的思考》(湖北美術出版社,2003;榮寶齋出版社,2009;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精裝本,2015),《白謙慎書法論文選》(榮寶齋出版社,2010),《吳大澂和他的拓工》(海豚出版社,2013)。
其代表作《傅山的世界》,英文、中文版甫出,即引起海內外學術界的熱切關注,被評為“迄今為止研究單個藝術家的最優秀的著作之一”。17世紀是中國書法史由帖學轉進為碑學的關鍵時期,而傅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作者不僅對中國書法史的這個轉折,也對17世紀的中國文化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觀照。凡有興趣于明清易代之際中國社會之各側面的讀者,此書亦為必讀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