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紅:世界在流動,人在流動,藝術也在流動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admin

喻紅
開幕現場
一身齊地的長裙,幾十年未變的標志性的發型,精致的臉龐,喻紅淡然自若的出現在了蘇州博物館個人新作展的開幕式上。
每一次新作展,喻紅都能帶給人新的驚喜。“目擊成長”講述的是兩代人的故事,“與古為徒”系列以普世的關懷展現都市人生存百態,“憂云”系列中則是生活的情緒與對話。
然而在這次展覽“平行世界”,喻紅的15件新作似乎走出了個人情懷,我們所看到的是充滿矛盾與悖論的鴻篇巨制,以冷眼犀利的態度旁觀整個世界。用策展人張晴的話說,這次喻紅的作品帶給人更多的是“震撼”和“感動”。
多維的平行世界
雅昌藝術網:此次個展為什么選擇在蘇州展出?
喻紅:2013年我的一幅大型作品《天擇》鑲嵌在了蘇州環球188天悅會的穹頂之上,也就是在那次活動上,我碰到了蘇州博物館的陳館長,當時我還沒有做展覽的意向,但是來蘇博看了后,覺得這里是一個非常好的美術館。首先建筑上是著名設計師貝聿銘設計,其次蘇州是一個人文環境特別好的城市,所以后來陳館長邀請我來做展覽時,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兒。也就開始想專門為蘇州博物館創作一批作品。
“平行世界”這一類作品創作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前兩年曾經北京798舉辦過“憂云”個展,當時已經開始創作這樣的作品。這次展出的《云層》也正是那時期創作。事實上,“平行世界”這一主題是想通過大的空間表現錯綜復雜的關系,將物理空間和人交織在一起。
《火》喻紅
雅昌藝術網:這次展覽主題是“平行世界”,應該如何理解?您如何構建這樣的主題?
喻紅:“平行世界”實際是一個多維的世界,它除了物理層面的解釋外,更多是心理層面。世界對我們產生很多影響,各個角落都對我們產生影響。除了我們所接觸到的,還有很多影響是通過媒介的傳播,比如地震、戰爭等,它們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之間互相糾結,每天都在發生著。我每一張畫都是獨立的作品,但是所有作品都是關于這一個主題。
可以看到這次作品里出現了很多攝像頭,攝像頭也不僅僅是監視和被監視,其實它也是另外一重世界在看我們,攝像頭背后有另外一雙眼睛,那是你所不知道的一個世界但是又多我們產生影響。比如有攝像頭的作品《火》,前景是一個女孩在換衣服,特別私密的空間,背景是巖漿爆發的火山,中間又有一個攝像頭作為公共空間。現實生活中這種關系是不可能發生在一個空間里,但是實際上這種非真實的空間某種程度上也是我們生活的一種反映。
我們生活在“水”里
雅昌藝術網: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這次作品中的“水”特別多,還出現了很多山石等自然界中的媒介,為什么選擇這些媒介呢?
喻紅:水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介質,它是組成世界基本的元素。同時蘇州是一個水鄉,我也有意識的畫了很多水。在技術層面,水本身這種物質既是實的又是虛的,它的流動性可以與固態的山石構成不同空間的轉換,在一個畫面中形成多種層次感,構建出多種空間。
《決議》喻紅
雅昌藝術網:而且在您的作品中多了更多的壓迫感,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感覺?
喻紅:我們所處的環境本來就是復雜不可控的,對每一個人都有一種心理上的壓力。我想這不僅僅是個人感受,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每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會有這種感受,感受社會的瞬息萬變。
雅昌藝術網:就像《決議》這幅作品里,男女老少面對問題展現出各自的態度。
喻紅:這幅作品主要是指不同的人對一些事情的判斷是不一樣的。他們在一起好像在討論一件事兒,但是這個事情可能是永遠沒有辦法達成。因為他們討論的其實是一個荒誕的事情。畫面中這個“井”本身就代表了危險。隨時都有可能掉下去。所以他們在最危險的地方討論事情,這是無法達成的,本身沒有任何意義。
雅昌藝術網:從您早期的目擊成長系列到后來的黃金界,到憂云,您這幾十年來到創作,有著怎樣的變化呢?
喻紅:我每個展覽都有一定的延續性,但又都不太一樣,會有一個新的主題。就我而已,每個展覽不一樣才有意思,對我來說也才會有挑戰性。我一直在觀察著世界,因為我們就生活在世界里。世界是流動的,人也是流動的。以前是我個人世界反應整個社會,現在弱化了我的個人世界,直接走向世界更深層次的探討。
雅昌藝術網:有人認為您這次作品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更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和社會敘事,個人情懷隱退作品背后,您是怎么看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喻紅:可能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對這個社會的感覺越來越深刻。我覺得這個社會是特別紛繁復雜的。和我以前小時候的經歷比要復雜的多。世界越來越豐富,但不是說以前的社會不豐富,而是我們沒有那么多渠道感受這么豐富的社會。因為那時候的媒體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接觸到的真人真事兒也是有限的。但是限制媒體無處不再,他就變得非常復雜,各種聲音都有。真真假假,錯綜復雜。就好像我們生活在水里,無所不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