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畫余所思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編輯:中國書畫網編輯部
從1989年大學畢業,到1999年第一幅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我用了十年;再到2009年中國駐新大使館、新西蘭駐華大使館,聯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曹俊畫展”,又用了十年。從2002年移民新西蘭,到2012年移民美國,也用了十年。這些十年,我過得很是豐富多彩;這些經歷已經成為我作品的底色。

曹俊《天地正氣》紙本水墨 礦物顏料 200×200cm 2019年
今天我們所做的,或許會成為明天的傳統。
畫,首先要表現內心。畫家若能通過作品,為自己及自己的民族在國際語境中占據一定的位置,那便走出了“文人小道”,值得被尊重!
出神入化的表現,一定出自出神入化的觀察!觀察之于畫家,恰如讀帖之于書家,禪定般的靜觀,已經決定了創作會達到的高度。
對書法的熱衷,已成為繪畫中激情表達的原動力!或許畫面上看到的只是書法的些許影子,但那恰恰是我激情凝固的部分!每個字的字意與字形內外統一起來,讓它有生命,讓觀者感覺字在動!

曹俊《海天之環》78cm×108cm 2018年
心的大小決定作品的大小。這個大小,不僅關乎尺寸,更關乎整幅作品所營造的場!
勢,實際上是能量在畫面上的不平衡分布。“不平衡”是雙刃劍,技不精,必然讓觀者產生失控的不安全感,而一旦出現這種“不安全感”,則美感便會消失。解決這個問題的密鑰在于“呼應”。體量、大小恰當的色彩元素出現在適當的位置,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這便是孫過庭所說的“復歸平正”了!“適當”這時便是檢驗畫家學養的標尺,它甚至可以準確地體現藝術家的天分。
人在大自然中徜徉的感覺,其實是可以直接轉移到畫室里的。只是這時的畫家不再是美的欣賞者,而是創造者了。兩者相同的是人必須融入那片美好。以激情引導創作的藝術家是“通靈師”。
真正優秀的藝術家,看似躁動,實則內心純凈安寧。

曹俊《祥光》200cm×400cm
藝術家可以講給你聽,其創作時的心緒,但他無權或不愿意告訴你他畫面上呈現的是什么。因為那將剝奪你“再創造”的權利,他認為那是不道德的!
藝術上一次次沉淀與爆發的交替,構成了我生活的方式,我已經習慣了這種周期性的張弛!
像學者一樣研究、像哲人一樣思考、像旅行家一樣游走、像蒙童一樣觀察、像音樂家一樣聆聽……這一切一切已成習慣,而傾心描繪,才使我能夠真正地找回自己,讓靈魂在激情飛舞的筆墨間尋找寄托!
十五年在泰山生活、工作,上山無數次,速寫非常多,而關于泰山的畫幾乎沒有畫;十年在新西蘭生活、工作,下海無數次,速寫非常多,而關于大海的畫幾乎沒有畫。移居美國后,突然有一天泰山、大海在我心中蘇醒了,她們的靈魂在我的畫面上若精靈般奇妙的呈現……終于,我理解了孕育!
“意境”本是好東西,但我們所追求的“意境”往往都是先賢的遺風!就是說,當下我們所追求的“意境”實際上是別人的!而這種對“意境”的追求,卻無情地摧毀了畫家組建自己史無前例的嶄新精神空間的可能。這一毀滅性的破壞,遠比抄襲古人的筆墨更為嚴重,因為,這是精神層面的剝奪。因而,我們應該像孩子般自由地描繪。
造型不是不重要,而是新概念的創造性的造型,與表現具象為目的的造型全然不同。因為,傳統意義上的造型在科技面前連存在的價值都沒有了!藝術家思考的價值大于一切!
幾十年如一日地對繪畫保持熾熱的激情是我驕傲的唯一資本,我也知道,藝術圣殿之門亦已為我打開,透過朦朧的淚眼,我似真的看到了藝術女神的微笑,她慷慨地遞給我一支可以狀寫萬物大美的如椽之筆!我,心存感激!

曹俊《金河》 144cm×312cm
美是一種選擇!從讀書開始,不美的書是進不了我的書單的;舉目望去,我的眼睛與靈魂會選擇性地停留在具有天地大美之處……我畫布上所有的景象都是我寫給大自然的贊美詩,這份赤子之心由來已久!
任何宣紙,在長江以南就是好用。陳年老紙,養于地窖數年,偶使其重見光日,它便會奇跡般“驚蟄”,落墨必現渾厚華滋之質,令人怦然心動!即便如熟紙、熟絹、日本金箋紙,一到江南,存之數月,也會頓失火氣,潤墨無聲而令畫人不忍釋手!當然,新西蘭、美國紐約空氣濕度宜人,也是畫水墨的絕佳之所。北京,就只能置加濕器于案頭了,否則,再好的紙也會讓人掃興。這就是我不久住于北京的原因,盡管我非常喜歡北京的那股勁兒!
我的眼睛在捕捉美,從自然到經典;我的身心在體驗美,從構思到描繪。題材、手法、材料、語言……在我的畫面上完全沒有了邊界,它們所構建的世界充滿了自由和陽光的氣息。我可以幾個月安靜地塑造,我也可以于逸筆草草之間享受書寫的暢快。我癡迷于研究、臨習數千年來的碑刻,從文字到圖案,幾十年從未間斷;同樣,我熱衷于了解最為叛逆與前衛的思潮,從藝術到哲學,甚至勇敢參與……我很專業地唱意大利詠嘆調、自彈吉他唱搖滾勤工儉學、靠寫詩歌散文的稿費改善生活……這些都是我曾走過的彎路。可是現在看起來,恰恰是這些彎路讓我的作品有了今天的模樣。
毛筆是可以代表中國文化的。一管之筆可擬太虛,道出了其應有的最為高級的用法。毛筆,亦柔亦健、可圓可方,其性從畫者之心,稱之為工具都似乎覺得對不起它!
康德認為實踐理性優于純粹理性,但并不等于可以不要純粹理性。我在處理畫面上所有物象關系時,本質上是個哲學家,理性至極!只是到最后,我會如朦朧派詩人般,讓整個畫面毫無邏輯地沉浸在某個調性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