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利的水墨山水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程大利 寫生山水
程大利先生是一位學者,一位優秀的出版工作者,同時又是當代有著重要影響的畫家。 三十多年的編輯生涯,使他積累豐厚,見識卓越,這在當代畫壇是罕見的。他能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審視傳統,尋找規律。與同時代畫家相比,對于中國畫的認識要深刻得多。在這個世風浮躁,離藝術的純粹性越來越遠的時代,大利先生仍是藝術的理想主義者,極重視畫家的人文追求,因此他有“中國畫是修養的外化,知識的記錄”這一卓見。我想這里的“修養”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文化修養,一是道德修養。翟墨先生說“他能夠把做人、做畫、做文、做事如此有機地統一起來,而且都做得這么到位,確實難得”。中國畫是修養的表征,是人的心性不斷復歸自然的印證。畫家的思想情感借助筆墨表達出來。實現對人類心靈的撫慰,帶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的和諧,這便是中國畫的功能所在。程大利先生于繪畫是快樂的,他常說每每周末或節假日,獨對白紙青天,描繪山川,在自我愉悅中獲得一種內心的陶冶與解脫。于是繪畫也就成為他逸情的手段,畫出的不只是一種對山川外型的描繪,更成為內省的覺悟與抒寫。由于這種對內的體悟,使得他更為深刻地將客觀的山川融化為一種內心情緒的形象代表,實現對山水的審美抒情。故而在藝術情趣上透出清逸、消散和疏淡的風致,以深沉典雅的風韻、消散疏放的氣象表現出一種逍遙的心境與散淡的情緒。這種有我之境已不再是客觀對象的再現,而是精練雋深永的表現,畫面不去追求自然景物的形似,而是借自然物象抒寫由筆墨趣味傳達出的心靈境界。藝術創作講求道法自然,中國畫之根本亦即以此為基,“師造化、得心源”是山水畫所追求的理想高度,是高于自然精神的山川。“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大利先生憑借多年來的飽游沃看,汲古而出新,以其樸茂的筆墨、無限的意趣,進而達到其藝術創作的心化境界。也就是說,他的參照物是自然之山、之水、之物,筆墨所表現的意境是自然之物所無法代替的心象,無論是大幅巨制,還是小品山水,都能顯現“超象外”的深遠之境。我想不獨其“師造化”,更重要的是其“得心源”的深厚造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