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香港蘇富比秋拍部分精品瓷器預覽
來源:甄億古藏 作者:中國書畫網編輯部
拍賣日期:10月3至8日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一
中國藝術品亞洲巡展
香港預展| 10月3至7日
9月4至5日:上海
9月6至8日:雅加達
9月7至8日:北京
9月12日:曼谷
9月14至15日:新加坡
9月17至18日:首爾
9月21至22日:臺北
今秋,香港蘇富比拍賣會精彩紛呈,匯聚不同板塊的大師杰作及收藏珍品,包括中國瓷器及書畫、現當代藝術、珠寶、鐘表及洋酒。本季的領銜拍品為清乾隆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堪稱私人收藏清代宮廷藝術品中至寶至珍。料胎畫琺瑯器,制作繁復,依仗清宮御作坊中能士巧手,方得如此雅致成品。昔日恭親王奕訢府中寶物,先后收入巴爾及白納德伉儷典藏,至2000年秋由“樂從堂”主人以當時創紀錄價2,400萬港幣納入珍蓄。

清乾隆 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
《乾隆年制》藍料款 18.2公分
估價待詢
(預計成交價逾2億港幣)

明成化 青花萱草紋宮盌
《大明成化年制》款 14.8 公分
預期成交價逾6,000萬 港幣

明宣德 青花海水云龍紋高足碗
《大明宣德年制》款 15.6公分
預期成交價逾6,000萬 港幣

明永樂 青花纏枝月季花笠式盌
尺寸:19.9公分
估價:2,500,000-3,500,000港幣
此盌堪稱永樂御窯制瓷至臻典范,器形雋秀蘊藉,青花曼妙動人,柔瓣散舒,幽芳怒綻,突顯純樸和諧的中國美學。本品舍常見纏枝蓮或牡丹紋,而取月季花為題。綜觀歷代瓷器花卉紋飾,月季紋實為稀有,若非內層花瓣旋卷而發,難以肯定此乃月季。

明永樂青花一把蓮盤
尺寸:34.6 公分
估價:1,800,000 – 2,500,000港幣
青花一把蓮盤乃永樂年間一典型紋飾造型。一把蓮紋飾獨特,蓮花、蓮蓬等水性植物以緞帶系上成束,布局疏朗有致,畫意清新,顯盡夏日風姿。永樂一把蓮盤,口沿有見環飾水波、卷草或回紋者。永樂年間,中國與中東貿易繁盛,窯廠不僅為朝廷燒制,更兼外銷,出口往中東各地。如斯瓷盤不乏見于各中東收藏。

清乾隆 青花蓮瓣式開光暗八仙靈芝耳扁壺
《大清乾隆年制》款 50.5 公分
青花扁壺端麗大器,華貴雍容,氣勢非凡,乃乾隆御窯登峰造極之作。僅見另外兩例傳世,珍稀罕有。扁壺整體以「壽」字為軸,環繞佛道祥瑞紋飾,壺側、頸、足綴蝙蝠翱翔于彩云之間,福瑞呈祥。紋飾以八吉祥之法輪造型為骨,蓮瓣式開光內繪暗八仙紋:葫蘆為李鐵拐,芭蕉扇乃鐘離權,花籃屬藍采和,魚鼓為張果老,荷花何仙姑,寶劍乃呂洞賓,笛者韓湘子,笏板曹國舅。本品構圖布局喜慶大方,華麗紛呈,與他類扁壺迥異,可能為特殊節慶所造,觀其紋飾內涵,應為萬壽節之慶賀大禮。

清乾隆 仿汝釉葵式雙龍耳盤口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19.9 公分
估價:3,000,000 - 5,000,000 港幣
來源:紐約蘇富比1983年6月15日,編號319
盤口瓶釉色瑩潤,造形端雅,呼應乾隆帝慕古求精之審美品味。乾隆尚古,命御窯依古式,燒造多樣新瓷,并曾詔命運送古瓷珍品至景德鎮作為摹本效之。本品器形取材南宋浙江龍泉窯紙槌瓶,添以平肩、直頸、雙耳造形簡化,葵瓣式主軸連貫全器,更顯新穎,施以豐厚青釉,溫潤瑩輝,效擬宋代官窯,秀麗迷人。

清乾隆 粉彩三子獻壽寶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18 公分
估價:2,500,000- 3,000,000 港幣
乾隆年間,高宗不甘因循守舊,好奇嗜新,要求藝匠以能手絕技,制作別開生面之品。如此品的像生彩瓷,雖然康熙一朝已有,但乾隆年間所制可謂青出于藍,雕工立體,靈活如生,巧奪天工。此器正是其中佼佼者,從造型、配色以至局部花紋,均一絲不茍,別出心裁,想必燒成之時,定讓匠人驕傲、君心大悅。

清雍正 仿汝釉蒜頭瓶
《大清雍正年制》款 29 公分
估價:2,500,000- 3,000,000 港幣
清代官窯制瓷技術,于雍正一朝到達顛峰,雍瓷精美卓絕,后世難以與之媲美。世宗慕古,命景德鎮御窯依古瓷樣式摹作,再造新瓷,宋代名窯之首,汝瓷,尤得帝王傾愛。此仿汝釉蒜頭瓶,器形仿宋龍泉窯器,線條柔美,釉色瑩潤,素凈雅致,雋永悠長,乃雍正御窯之精萃,存世罕見,誠御窯佳作。

清雍正 斗彩花卉紋碗一對
《大清雍正年制》款 13.4 公分
估價:2,500,000- 3,000,000 港幣
本對碗繪明艷花卉卷葉紋飾,以各彩渲染,畫工卓絕,釉下青花不僅用作勾勒紋飾外形,亦為花葉紋理上色,所成構圖,更添質感。此對碗紋飾以成化斗彩為雛本,自然秀麗,既具前朝遺風,同時展現當時藝匠重新詮釋,創思層出,從卷葉紋可見西方洛可可風格的影響,臻美典雅。

清雍正 青綠釉杯
《大清雍正年制》款 9 公分
估價:1,200,000- 1,600,000 港幣
雍正一朝,在來華傳教士的影響下,技藝發展蓬勃,御瓷推陳出新,研就各色釉彩,絢麗悅目。此盌形雅胎薄,釉彩青綠明亮,清朗簡約,誠當中典范。青綠,或為雍正朝中最罕見之色,必須以銅加入鉛銻,經二次燒造,方成彩瓷,又以發色純正、光潤勻稱者為上品。此杯形狀可人、色澤鮮明,誠當中罕珍。

清雍正 胭脂紅杯
《大清雍正年制》款 10 公分
估價:500,000- 700,000 港幣
此盌比例絕佳,脂紅妙麗,呈現雍正皇帝含蓄雅致之審美觀,同時為十八世紀瓷藝躍進的佐證。受益于來華傳教士引入之西洋科技,康熙末年成功研發出這類胭脂紅彩,然康熙年制傳世品寥寥無幾。雍正、乾隆年間,續以低溫燒制胭脂紅彩,色澤變幻不一。景德鎮督陶官唐英(1682-1756年)在《陶成紀事碑記》中,便稱此類為「西洋紅色器皿」。單色釉瓷,看以為易,實則尤艱,拉坯、燒胎、吹釉,必須一絲不茍,才得此輕盈均勻之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