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尼1996年的超凡巨作《三十朵向日葵》,將于7月9日當代藝術晚拍隆重登場。
絢爛而深緒、升華傳統之劃時代靜物畫,作于霍克尼創作生涯巔峰之重要巨作。

大衛?霍克尼《三十朵向日葵》1996年作,油畫畫布,182.9 x 182.9 公分估價待詢
美不勝收
燦然奪目之劃時代靜物
香港蘇富比將于當代藝術晚拍隆重呈獻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于1996年創作的《三十朵向日葵》,此畫堪稱藝術家劃時代作品中最重要及具代表性的成熟杰作。作于霍克尼個人及創作生涯的分水嶺,《三十朵向日葵》乃當代闡釋傳統靜物畫之極致,除了向文森特 · 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經典《向日葵》致敬,同時毫不掩飾地表達藝術家既昂揚又細膩的個人情感和創作風格。
隱跡藝術市場近十年之久,《三十朵向日葵》色彩斑斕,動人絕色,為霍克尼造詣至臻的標志性作品,奠定其二十世紀最重要具象畫家之一的地位。
當代闡釋傳統靜物畫之極致

\1997年,霍克尼于畫廊的展覽開幕中與《三十朵向日葵》合照
《三十朵向日葵》作于1996年,當時霍克尼年近六十,作品彰顯了藝術家沉醉于攝影美學十年后,回歸具象繪畫的藝術里程。完成本作的前一年,霍克尼于芝加哥和海牙參觀了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和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的作品展覽。這兩個展覽令他重燃熱情,興致勃勃地創作了一系列約25幅的花卉靜物畫。

克勞德·莫奈,《向日葵花束》,1881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文森特·梵高,《向日葵》,1888年作,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當時候的霍克尼應該覺得,自己終于準備好面對梵高、莫奈、維梅爾等藝術史上的巨匠。系列畫作中飽滿濃郁的著彩、明暗有致的色調、對視覺及空間拼構的掌控均展現了前所未見的精煉純熟。

文森特·梵高,《向日葵》,1887年作,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保羅·高更,《向日葵與希望》,1901年作,私人收藏
創作靜物畫跟任何畫種一樣教人興奮。我記得曾經在巴黎對弗朗西斯?培根說過,我在加州見過一幅瓶中郁金香,畫中蘊藏的深刻意涵,及得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他一開始幾乎以為我在說自己的畫,不過我其實是指諾頓?西門博物館收藏的塞尚作品。那是最漂亮的畫作,意涵之深刻與任何一幅培根作品不相伯仲。而那只是花瓶里的幾枝郁金香而已。意涵不在于取材,而在于題材的處理手法。 ——大衛?霍克尼
尺幅宏大之超凡鉅作
1997年倫敦展覽圖錄封面
在霍克尼1996年繪畫的25幅花卉靜物畫當中,有6幅以向日葵為素材,而本作是當中尺幅最大的一幅,向日葵數量最多,構圖最為復雜。其尺幅宏偉,精細復雜的構圖引人入勝,色彩斑斕之余層次稠密,實為藝術家該系列以至其成熟作品中最具標志性、造詣至臻之作。

《三十朵向日葵》為「花卉、臉龐與空間」圖錄封面
《三十朵向日葵》曾登上1997年于倫敦舉行的霍克尼重點展覽「花卉、臉龐與空間」之圖錄封面。那是繼1988年泰特回顧展及巡展后,他在倫敦舉行的最大型展覽;而且是十多年后,他在英國畫廊舉行的首場展覽。
朝陽三十領繁英
百花齊放盛春拍

這是一幅生機煥發的作品,并以藝術史為鏡,展示明暗、空間、色彩和形態的精彩調度。它兼具絢爛和暴烈之美,既動人絕色,亦反映出生命的脆弱和短暫,絕對是霍克尼筆下的杰出巨作。

這個世界七彩繽紛,我認為它非常美麗。大自然無與倫比。梵谷崇尚大自然,他的內心也許充滿痛苦,但并未反映在作品中。世上難免有些事情令人意志消沉,但我們應帶著喜悅的心看待世界。——大衛?霍克尼
《三十朵向日葵》兼具絢爛和暴烈之美,既動人絕色,亦反映出生命的脆弱和短暫無常,作品以藝術史為鏡,展示明暗、空間和色彩的精彩調度,蘊涵重大的個人意義和心路歷程,匯集霍克尼的創作精髓,奠定他作為二十世紀偉大畫家的地位。
(圖片來源蘇富比亞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