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匡阿鴿伉儷作品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呈現經典版畫作品
來源:中國美術館 作者:編輯:中國書畫網編輯部
作為“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之一,藝術伉儷“閃光的刻痕——徐匡繪畫作品展”和“涼山信鴿——阿鴿繪畫作品展”近日在中國美術館對外展出。

“閃光的刻痕”展出半個多世紀以來,徐匡創作的經典之作130余件,分“從《待渡》出發:光影的靈動”、“探尋《大江之源》:生活的詩意”、“開拓《新路》:形式語言的強化”、“《天地吉祥》:刀筆刻繪的原版獨創”4個篇章,對徐匡藝術生涯的不同時期進行了系統梳理。這些作品記錄了時代變遷和社會生活,折射出徐匡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從中可窺見生活之美以及徐匡藝術人生的風骨與精彩。

“涼山信鴿”則以“信”為立足點,分為“刀筆印象”“寫意繪彩”兩個單元,展出阿鴿木刻版畫、絲網版畫及寫意中國畫作品50件,較為全面地梳理了阿鴿的創作歷程,展現了阿鴿的藝術風采。

徐匡是一位具有深遠影響的版畫家,他在人民火熱的生活發現理想美、勞動美、創造美,以刀筆記錄著日新月異的山河巨變,創作了大批情真意切、撼人心魄的版畫力作。立足于時代變化,徐匡以藝術刀筆行走在廣袤深厚的中華大地上,以一刀刀刻痕,抒寫了生命、藝術的篇章。

阿鴿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彝族藝術家。她以女性藝術家的溫情與細膩,深扎于生活,滿懷深情地刻畫身邊的人和事,通過對人物風情詩化般的塑造,表現了包括彝族在內的中華兒女的理想信念與家國情懷。

位于中國美術館圓廳最中央呈現了經典作品《主人》,這件二人在1978年合作的精品,以極其概括的手法表現了西藏人民當家做主的重大主題。作品在1979年第五屆全國美展中獲得一等獎,隨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兩個展覽都將持續至11月7日。

徐匡 阿鴿 合作《主人》黑白木刻 70x69.5cm 1978年

徐匡(左)、阿鴿(右)在《主人》前。史春陽 攝
這幅兩人合作于1978年的木刻精品,以極其概括的手法表現了西藏人民當家做主的重大主題。
徐匡,湖南長沙人,1958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附中。曾任四川美協副主席,現任四川美協顧問,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
徐匡常年深入藏區寫生體驗,收集素材,他幾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表現青藏高原人民的生活,不受時代風潮影響,堅持發現生活中的美,把美的心靈與高原陽光獻給觀眾,即使到了古稀之年他仍不斷有新作問世。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全國美展一等獎、銀制獎、優秀作品獎,全國版畫展金獎等多個獎項。

徐匡《草地詩篇》木刻版畫 70×103cm 1975年 中國美術館藏
徐匡開創了獨具個人風貌的獨版畫藝術:在傳統反稿木刻復制版畫基礎上,直接以正稿上版,綜合運用素描、速寫、傳統木刻,甚至水(油)墨藝術等多種技法,逐漸形成的非復制的綜合性木刻藝術。
徐匡的版畫作品富于濃厚的生活氣息。他能夠捕捉藏民日常生活中富有情調的細節而映現其所處的時代精神,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形成他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強調黑白灰的強烈對比,格調明朗,人物形象富有生命的活力和情感的親和力。他擅長以版畫記錄時代巨變和社會生活,用刻刀展現著溫情時刻和美好瞬間。在作品里洋溢的陽光感中,能使觀眾看到了藝術家堅定的步伐,獨行的腳印,以及那顆為人民作畫的誠摯純粹的心靈。

徐匡《扎西和他的女兒》木刻原版 120X180cm 2014年
阿鴿,全名是金葉阿鴿,別名鄧明英,彝族。1948年5月出生于越西縣中所鎮,1964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原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副主任、四川省文聯副主席、四川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現任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副院長、四川省美協名譽主席、四川省政協書畫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神州版畫博物館館長、國家一級美術師、第一批巴蜀畫派卓越成就代表人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作品曾四次獲文化部、中國美協聯合頒發的全國美展一等獎、銅制獎、優秀作品獎,曾獲得全國版畫展銀質獎、全國少數民族畫展優秀作品獎、第五屆國際版畫比賽榮譽獎、中國魯迅版畫獎等多個獎項。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刊物發表,有30多件版畫作品為國內外美術館收藏。

阿鴿《鴿子》 黑白木刻 70x38cm 1984年 中國美術館藏
《鴿子》塑造了一位純真的彝族少女的形象。少女身披破舊的披氈,肩挎木制的背架,手捧潔白的鴿子。細密豐富的刀法與少女靦腆含蓄、樸實真摯的氣質相吻合,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阿鴿出生于貧苦家庭,六歲進入民族小學讀書,畢業后被選拔到四川美術學院民族班學習。在四川美術學院學習期間,她以特有的天資,在繪畫上飛躍地發展,畢業時以優異的成績被選為美術家協會專業畫家。 阿鴿對自己的民族,有著真摯的感情,她以贊美的筆調,描畫彝族地區山鄉的巨變,以敏銳的感覺洞察彝族人民內心的波瀾,以高雅的格調再現樸實的生活。
木刻組畫《我的阿媽》是阿鴿的第一部作品,這也是她最熟悉,最富感情的題材,再現了她母親一生的經歷,體現了彝族社會奴隸制度的很多特征,社會內容豐富。作品在《人民日報》、《人民畫報》發表以后,幾十種報刊相繼轉載,她的名字更像鴿子一樣從越西飛起,飛出四川,飛向全國。可惜這只剛剛起飛的鴿子就遇到了“史無前例”的風暴,文化大革命使她沉沒了近十年。 ”十年浩劫”以后,她又拿起畫筆雕刀,到家鄉去,到生活中去,搜集素材,進行寫生,以更成熟的姿態,步入畫壇,進入另一個高峰期。

阿鴿《小阿依》 水印木刻 30x32cm 1981年 中國美術館藏
《小阿依》以明快的線條塑造了一個含苞待放的彝族姑娘的形象,嫻靜而文雅。纏著民族圖案的頭帕,俏皮地斜帶在頭上,粗大的發辮含著青春的活力,現代的頭巾把面龐團團圍住,充分表現出現代彝族姑娘的審美趣味。

阿鴿《火把節風情》 絲網版畫 140x80cm 2019年
近年來,阿鴿在藝術風格上不斷探索,追求一種嶄新的、更加概括的版畫形式。她把彝族的色彩,裝飾性的線條及西方現代繪畫中的色塊分割,融入版畫的世界里。以黑、紅、黃為基調反映出彝族特有的審美趣味。具有“速寫”式的線條、色塊很像是版畫中的“大寫意”,大氣而又精微,富有神韻,達到了自然、松動、“版而不板”的藝術效果。如《放學路上》、《賽前》、《小鏡子》等都是這類風格的成功之作。
阿鴿從奴隸社會中出來,她對涼山的變化有著比其他民族更為敏感,她用彝族女子特有的秀婉真誠的藝術語言,傳達了彝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可稱為新時代彝族人民的歌手。

徐匡《待渡》 套色木刻 43x57cm 1959年 中國美術館藏

徐匡《鄉村小學》43.4×56.9cm 1963年 中國美術館藏

徐匡《小騎手》木刻版畫 57.5x42.2cm 1979年 中國美術館藏

徐匡《大江之源》木刻版畫 61x81cm 1979年 中國美術館藏

徐匡《高原的陽光》80x52cm 木刻版畫 1984年 中國美術館收藏

徐匡《守望》木刻原版 125X60cm 1988年

徐匡《奶奶》黑白木刻 150x100cm 2004年 中國美術館藏

徐匡《青藏高原》木刻原版 150X100cm 2006年

徐匡《阿爸》木刻原版 150X100cm 2010年

徐匡《牧歸》木刻原版 120X180cm 2000年

徐匡《天地吉祥》木刻原版 100X150cm 2009年

徐匡《靜靜的九寨》木刻原版 100X150cm 2009年

徐匡《小黑馬》木刻原版 100X150cm 2010年

徐匡《喜馬拉雅》木刻原版 120X180cm 2010年

徐匡《紅衣少女》木刻原版 100X150cm 2014年

阿鴿《阿媽在學習》 黑白木刻 47x39cm 1965年 中國美術館藏

阿鴿《決不停鉆》 黑白木刻 78x105cm 1975年

阿鴿《學習歸來》 黑白木刻 76x100cm 1977年

阿鴿《新花》 水印木刻 42x35cm 1981年

阿鴿《三月》 水印木刻 50x42cm 1982年 中國美術館藏

阿鴿《私語》 套色木刻 80x55cm 1990年 中國美術館藏

《涼山姑娘》水印木刻 76x55cm 1999年

阿鴿《美酒飄香》 絲網版畫 109x78cm 2008年 中國美術館藏

阿鴿《在路上》 絲網版畫 109x78cm 2008年

阿鴿《雨中》 絲網版畫 100x78cm 2012年 中國美術館藏

阿鴿《醉花香》 絲網版畫 180x108cm 201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