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的盡頭:杜松儒的水墨探索
來源:廣東美術館 作者:中國書畫網編輯部

顏色的盡頭——杜松儒作品展(7號空間·廣東美術館青年藝術家學術提名展 第十五回)
開幕式:2020年8月21日下午3:00
展覽時間:2020年8月21日—9月12日
展覽地點:廣東美術館7號廳
總 策 劃:王紹強 策 展 人:盛 葳
杜松儒生于天津一個藝術世家,1997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版畫專業,1998年赴日本入讀京都精華大學版畫大學院,師從藝術大家黑崎彰,2002年畢業獲碩士學位。杜松儒的版畫和中國畫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重大展覽,曾獲第17屆全國版畫展優秀獎、日本KYOTO 2000版畫展新人獎、日本2001京展金獎等重要獎項,并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多家博物館和藝術機構收藏。
杜松儒對東方和西方的藝術均有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并在此基礎上融匯貫通、自成一格。他早期的藝術聚焦于形式和色彩的激昂交響,后結合中國畫水、墨、色的材料特性,發展出一種融合中西的新藝術方式。近些年,他開始使用大面積的深重色彩鋪陳畫面,尋求其中豐富多樣的變化,在明與暗、深與淺、輕與重之間構筑巧妙平衡,并由此累積出精神的厚度。
本次展覽由《美術》雜志編審、副主編盛葳博士策劃,展出杜松儒近20年來創作的水印木刻和水墨畫約50件。

《他山》 紙本水墨 紙本水墨 248 x 122 cm 2019年作
作為多年的朋友,在展廳中重新審視松儒的畫,我忽然想起一篇美術史中經典的評論——傅雷為好友龐薰琹1932年9月14日個展開幕所作《薰琹的夢》。他說,薰琹的夢是藝術的夢,把色彩作緯,線條作經,整個的人生作材料,織成他花色繁多的夢,以純物質的形和色,表現純幻想的精神境界。上世紀90年代末,松儒從天津美院畢業后,旋即赴日本深造,在京都精華大學師從版畫大師黑崎彰學習。從這時起,松儒開始畫他的夢。就像70多年前身處巴黎的龐薰琹一樣,異國他鄉既給松儒提供了靈感,也帶來困惑,但他的畫作中卻永遠是形色交響的完美世界。

《夜雨》 紙本水墨設色 136 x 68 cm 2012年作
日本同學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外國學生,因為日本藝術總是傾向于在和諧的前提下尋找差異,但松儒的畫卻在造型和用色方面極為大膽,因為那就是他的夢,他的人生和理想。憂郁的藍、熱烈的紅、燦爛的黃、神秘的紫,無論哪一種顏色,哪一種情緒,畫面中總是跳動著毛茸茸的黑色圓形“小精靈”,他們穿插游走于畫面,就像畫家的靈魂。一面是賣報、刷碗、調酒的打工生活,一面是形色和情緒強烈的藝術作品,它們構成了硬幣的兩面。松儒的藝術再現和表現了他的夢,與此同時,藝術自身也是一個他所追求的夢。這個夢并不虛幻,很快便變成了現實,尚在求學期間,他的《塵界》便榮獲2001京展金獎。

《山語》 紙本水墨設色 136 x 68 cm 2012年作
回國以后,出身于國畫世家的松儒開始重新嘗試水墨材料,并探索出一種相當獨特而成熟的視覺語言,他筆下的云、山、土地、天空,用水較少,大量采用符號組合和單色鋪陳,充滿水印木刻的形式趣味。然而,正是這套系統卻能塑造不同的地理,展現差異的自然,表達大相徑庭的情感。回國后的這批作品與他此前的版畫有著極強的淵源,不但體現在視覺語言方面,也體現在藝術家一以貫之的個性方面,一望便知是松儒的畫。與此同時,松儒的藝術也漸漸走向新的道路,這種變化與他對不同材料理解的加深聯系密切,也與“夢”的變遷息息相關。

《榆林印象》 紙本水墨設色 68 x 46 cm 2011年作
或許是因為年齡的增長,或許是因為閱歷的增加,松儒繪畫中那些艷麗的色彩漸漸褪去,濃重的黑迎面襲來,但這些“黑夢”并不頹廢,少年的青澀隱去,取而代之的中年的沉著與思索。從畫面中,我看到一個畫家的成長,也看到一個朋友的成熟。閃耀的色彩是青春夢,沉穩的黑白則是人生夢。現實是夢的肇因,夢則是現實的折射,恰如傅雷所言,夢的藝術是以人生作為材料。莊周夢蝶,豈知我是莊周,還是蝴蝶?與京都少年的松儒相比,生活與藝術似乎掉了一個個兒。山本耀司將黑色形容為“顏色的盡頭”,松儒在這個盡頭理解藝術與人生的真諦,但盡頭絕非終點,看到他的進展,衷心為他祝福!
——盛葳

《米脂的山》 紙本水墨設色 68 x 45 cm 2011年作
哲學家尤爾根·哈貝馬斯在一篇論美學與藝術的文章中認為,現代性仍然是一個未完成的方案。對傳統底蘊深厚的中國畫來說,現代性也同樣是一項有待完成的事業。當代的中國畫家仍然在拓展傳統中國畫的形色構圖及明暗筆墨等形式構成的過程中推進中國畫的現代化進程。當代中國青年藝術家杜松儒正是這樣一位孜孜不倦的求索者。杜松儒出生于一個傳統中國畫藝術世家,但他矢志于探索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現代化之路。這或許與他的版畫專業背景有關,更與他曾在日本研習浮世繪版畫藝術、水印木刻技法以及西方現代繪畫的非凡經歷直接相關。他早年創作的水印木刻多為色彩明媚的現代性抽象構成,畫面洋溢著青春的氣息與藝術的激情,獲得中日版畫界的贊賞與嘉獎。他憑借精湛的套色水印技巧創造出豐富的疊印肌理乃至迷幻多變的虛擬空間層次,在虛實掩映的色彩交響中幻化出無限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

《無題》 水印木刻 60 x 90 cm 1999年作
現代版畫的主觀形式構成以及日本浮世繪版畫的平面裝飾趣味無疑給杜松儒的水墨畫創作帶來不少啟發。他的水墨山水畫創作的靈感源于自然造化,卻不拘泥于真實再現自然;他將不同物象的造型簡約化、抽象化,以現代構成的方式重新組構點、線與色塊,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現代水墨畫的多樣化圖式。難能可貴的是,他血脈中的民族傳統藝術基因使他戀戀不忘中國古代繪畫注重意象表現與意境營造的寶貴精髓,在充分發揮水、墨、色的材料特性的同時不因循傳統固有的筆墨程式,或以淡墨揮灑煙雨之迷濛,或用濃墨暈染叢林之蒼茫,或施花青籠罩遠山之青翠,墨色交融、形色組構而成內心的意象與幽深的意境。傳統繪畫的現代化之特質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形式創新、語言求變。但藝術創作的方式貴在真誠自然、發自內心,而非刻意的求新求變。象杜松儒這樣文化視野寬廣,藝貫中西、才能多樣的藝術家正享有靈動善變的思維能力和融通中西的創新天賦。他在版畫領域造詣頗深,又擅長水墨畫,同時還擁有美術活動與展覽策劃、版畫史論研究等方面的豐富經驗。他與他在日本留學期間的導師、著名版畫家黑崎彰合作編寫的《世界版畫史》是版畫史領域的重要著作之一。

《塵界》 水印木刻 60 x 90 cm 2001年作
基于對當代美術史梳理和建構的宗旨,廣東美術館長期致力于挖掘和推介優秀的青年藝術家,從而為廣大觀眾提供更多欣賞新銳藝術的契機。廣東美術館青年藝術家學術提名展˙第十五回“顏色的盡頭——杜松儒作品展”由著名批評家、《美術》副主編盛葳精心策劃,展覽按創作年代的線索梳理了杜松儒不同階段對現代繪畫的探索過程,從早期色彩斑斕的抽象構成版畫,到后來的意象構成彩墨,再到近年創作的色調深沉的抽象水墨,系列作品呈現了青年畫家如何探尋以多元的現代語匯表現豐富而神秘的精神世界。
——王紹強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美術館館長、
七號空間——廣東美術館青年藝術家學術提名展總策劃)

《山的語言》水印木刻 60 x 90 cm 2000年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