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年書法集首發暨書法展
來源:榮寶會藝術中心 作者:編輯:中國書畫網
7月17日下午,著名學者薛永年先生書法集首發暨書法展于炎黃藝術館東側的榮寶會藝術中心舉行。

本次活動由北京榮寶會藝術中心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一擔任學術主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邱才楨擔任策展人。展覽展出薛永年先生近年書法作品40余件,以行楷為主,包括四條屏、中堂、斗方、條幅、對聯、扇面等形式,書寫內容有本人所作題畫、紀游、感事的近體詩和所書古詩詞等。

榮寶齋副總經理、榮寶齋畫院院長唐輝先生,商務印書館副總經理何光宇先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立辰先生,著名美術理論家劉曦林先生,著名美術批評家王仲先生,《中國書法全集》主編劉正成先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鏞先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炎黃藝術館館長崔曉東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原黨組書記陳洪武先生,《中國書法》主編朱培爾先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研究員趙國英女士,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女士,中國美術館副書記、紀委書記張百成先生,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理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李虹霖先生,中國藝術研究院一級美術師陰澍雨先生,人民日報文藝部徐紅梅女士等書畫界、文博界、教育界近百位嘉賓參加了此次首發式和開幕式。

榮寶齋出版社副總編輯王勇作為主持人,首先發表致辭:“薛永年先生的這本書法集,是榮寶齋出版社策劃的新選題系列第一本“藝術名家系列叢書”,強調了藝術創作與藝術研究的內在聯系,同時也展現出學者的藝術風采,抑或是藝術家在學術上的嚴肅探索。能有幸邀請薛永年先生為這個系列的開局首發,是我們的榮幸。有薛先生在,也基本確定了“藝術名家系列叢書”系列的品質、定位、以及未來延續的方向。”
李一作為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發表了對薛永年先生書法藝術的見解:“此次展覽是薛先生八十多歲以來的一次書法展,意義非凡。薛先生是學者書法的代表,有著碑帖雙修的實踐,既有碑的莊重大方,又有帖的靈動瀟灑,其特點是嚴謹中的恣縱,安雅中的清剛。”
劉正成作為出席嘉賓,說道:“我與薛永年先生相識已三十余年,薛先生詩書俱佳,詩中有畫意,字中有正氣,書法中透露出他的學者風范。薛先生的書法,令人賞心悅目,希望薛先生未來多揮翰墨,也祝賀大展開幕成功!”
王鏞講述了自己對薛永年先生書法藝術的理解:“薛先生的書法來自傳統,碑帖結合地恰到好處,特別是他的行書,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貌。薛老師作為一位在美術史德高望重的學者,他的藝術理論精辟務實,并且堅持了理論與實踐的相輔相成。祝薛老師藝術長青!”
陳洪武發言說道:“薛永年先生是我心目中十分敬重的書畫理論大家。他的書法積學至深,合自天成,呈現出典雅中和、含蓄蘊藉的藝術特質,而其中自有一種骨力清雄、氣韻清逸的風神溢于紙上。這股清氣,使他的書法洗盡鉛華,秀而不俗,在瀟灑出塵中盡顯超然孤標的學者本色。”
唐輝表示:“書法能夠真正體現一個學者的才學和性格,薛老師的書法規整又不失風骨,體現出薛先生的文品、藝品和人品,是書法界的一股清流,對我們后輩產生了很多啟發。”

儀式最后,薛永年先生對此次展覽發表了感言:“在炎熱的三伏天,感謝各位出席展覽。上大學時,我跟著老師做學問,老師要求我們中國書畫的研究鑒賞評論需要動手實踐,不能說空話套話,所以我一直在寫書法、作畫、作詩,作為一種習慣持續了幾十年。去年我與榮寶會的陳總相識后,開始有了辦書法展的想法,找出了曾經寫的書法作品,辦了這個展,出了書法集,將案牘勞形之苦變成書法之樂,感謝各位朋友們對我的支持,我將繼續努力!”

薛永年先生自幼喜歡書畫篆刻,先從趙孟頫、王羲之書法中得帖學之韻,后覽《張遷碑》《龍門二十品》等漢魏碑刻,得碑學之勢。在吉林博物館工作時,廣泛汲取漢隸、魏碑、唐楷養分,在日常書寫的實用性中精進藝術性。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期間,將教學、研究和書法實踐三位一體并進,在與同事朱乃正、王鏞等切磋砥礪之間,多方吸收、參悟融化,將行楷融入魏碑,追求碑體行書的新面貌。

薛永年先生的書法,以碑帖融合別開新境。注重點畫的精微,筆觸的厚實,尤其是點畫的起承轉合之處,必筆筆送到,從不茍且,這應該是來自其碑學的修養。其結構修長、中宮緊促,又可以看出來自歐陽詢、米芾的影響。而其書寫過程,并不因為強調力度而故作艱澀,不為追求率意而縱橫涂抹。而是注重在不疾不徐的推送使轉之中,呈現自然的書寫感,以及由此而來的自然變化。
當今書壇,或因注重視覺效果而追求各種墨色、字形、章法的對比,或因強調表演性質而夸大動作、速度或力度。而薛先生書法中所呈現的書寫,如呼吸一般的自然,是其氣質、性格、修養自然而然的外化。秀逸兼雄強,質樸而妍美,可謂“碑帖融合”書風的典型,是沈尹默一路書風的延伸。在重視展覽和視覺效果的時風中,可謂一股清流。

薛永年先生的書法,為當代有代表性的學者之書,他自謂書法為其學問之外的余事,但并不意味著其心態與水平的業余,而是恰恰相反。其用功之勤,水準之高,即便置于當今書法名流之中,也不遑多讓。
薛先生的書法,與其美術史研究和書畫鑒定是一體的,作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其多年的書畫鑒定實踐使他有別于一般理論家。他受前輩影響,傳承書法題跋之文脈,時時撰寫題畫詩詞,而以題當代畫家作品為多。薛先生對書法理論與實踐關系的深入探究,也得力于書法上的切身體會;他的書法實踐,對其美術史研究和書畫鑒定也不無裨益。前輩美術史家和書畫鑒定家,不僅精于研究和目鑒,也長于書畫實踐、詩詞撰寫,如張珩、徐邦達、啟功先生等,應該說,薛先生是這種“學藝雙攜”傳統為數不多的承繼者之一。

薛永年作為蜚聲中外的美術史家、美術評論家和書畫鑒定家,這使得人們常常忽視他在書法篆刻方面的探索實踐。本次書法集首發式和書法展的順利舉辦,讓我們了解到薛先生作為一個書畫理論家的另一面,也為我們了解薛先生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8月16日。

薛永年《培根鑄魂 滋蘭樹慧》 69×40cm 2020年

薛永年《靜坐高談五言聯》 68×17cm×2 2017年

薛永年《與古為徒》 110×50cm 2006年

薛永年《舊作游皖南查濟》 68×34cm 2016年

薛永年《近作游泰國蘇梅島》111×34cm 2021年

薛永年《舊作余杭超山賞梅》103×34cm 2017年

薛永年《舊作題洛神賦扇面》 136×68cm 2018年

薛永年先生治印舊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