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云 楷書羅大經《鶴林玉露》買硯詩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孫曉云 楷書羅大經《鶴林玉露》買硯詩
孫曉云,女,1955年生。承家傳,3歲伊始習書畫。1973年1月高中畢業。1973年4月—1977年12月江浦縣永寧公社插隊知青。1977年12月—1985年10月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俱樂部圖書館管理員。1979年2月—1981年12月江蘇省國畫院進修生。1985年10月—1999年3月南京書畫院專業畫師。1999年3月—2006年4月南京書畫院副院長。2006年4月任江蘇省美術館副館長。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南京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覽評審委員,中國書法進修學院、中國書法培訓中心特聘書法教授。中共江蘇省第十次黨代表大會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孫曉云出身于書法世家,受家學淵源影響,3歲時在母親的指導下開始學習書畫,至今已有40多年,每日不綴。曾經于農村插隊五年、部隊服役八年。1985年,她從部隊轉業到南京書畫院工作,開始了自己的專業生涯。其間在江蘇省國畫院進修學習兩年。她長期堅持自學,廣涉古代碑帖,精工細研,善于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七十年代末,開始著力于帖學的研究,以二王書風為根基,兼攻諸家,尤其在筆法技巧上苦心鉆研,融會貫通,頹筆成冢,頗有所悟。與此同時,將古代書法形式與現代審美觀念巧妙地結合,走出一條新古典主義之路,在全國產生較大的反響。孫曉云的書法精熟過人。她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其規律,哪怕是細節特征也絕不會放過。所以,她學王羲之,學顏真卿,學米芾,學徐渭,學王鐸,總能通過恰當的技法來表現他們的形式特征。身為女書法家,孫曉云始終將“女紅”作為書法藝術的境界,不懈追求,逐漸形成瀟灑自然、恬靜淡雅、秀敏靈動的藝術風格。
孫曉云的一部著作——《書法有法》,這本書在兩年內由華藝出版社、知識出版社、臺北未來書城出版社等3家出版社出了三版,賣出了兩萬多冊,創造了理論專著銷售的最高記錄,在海內外的書界引起強烈的反響。在這個基礎上,孫曉云還將古代書法史劃分為有法、變法、無法幾個階段,對于碑學、現代書法、日本書法也有十分準確的定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也解釋了中國畫的歷史。出于傳播的目的,也是最大程度地為讀者考慮,這部著作體現了孫曉云理論研究通俗化的努力,在十分可讀的前提下,她討論了書法研究中最具學術意義的課題。誠如這本書所揭示的那樣,孫曉云的理論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的,因為有強大的實踐支撐,她有能力發現古人用筆的奧妙;又因為這種洞察,她的創作與時人又拉開了相當大的距離。而孫曉云在洞悉古人用筆之理與筆法嬗變源流的基礎上,對于各種書體的特征、要領 會能準確理解,加之長期的實踐與研究,她的小楷、大楷、行書、草書、隸書等都達到相當的水準,無論上徑尺對聯,丈二條幅,還是方寸千言,細書數行,皆十分可觀。這樣全面的創作能力在當代書家中是十分少見的。
熟悉孫曉云的人都知道,她為人善良誠懇,淡泊名利,高調認真從藝,低調塌實做人。她以卓著的藝術成就與良好的道德情操,成為整個書法界公認的“德藝雙馨”的著名女書法家。
作品曾經獲全國第二屆中青年書法展一等獎、全國第三屆中青年書法展優秀作品獎、全國第四屆書法展三等獎、全國第五屆書法展全國獎、全國第六屆書法展全國獎、全國第七屆書法展全國獎、全國首屆行草書大展作品獎,多次入選國家級書法展,三次參加中國婦女書法家代表團訪問日本、新加坡,被新加坡書法家協會授予“書法一家”稱號。出版個人專集、書法教材及字帖六種,作品多次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法國、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展覽,并被收藏。
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市文化局、南京書畫院承辦的“孫曉云書畫藝術展”于2005年1月1日至1月11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