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趣奇境:白俄羅斯稚拙藝術登錄滬上
來源: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作者:編輯:中國書畫網
近日,滬上首個白俄羅斯稚拙藝術展“喵趣奇境”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開幕,展覽展出該國稚拙派代表藝術家的50多幅繪畫。來自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的兩位畫家,用一派天真的畫作詮釋了稚拙藝術,展現了純粹美好的生活,也再續了與上海的前緣。

展覽分為“轄區:第二故鄉”“榮譽稱號:貓咪之友”“和平共處:生活的藝術”“喵星環游:你好魔都”四個板塊,展示作為地球生命的共同體,人與動物、自然和諧相處,從而引發觀者對于生活本質的思考。
稚拙藝術也稱原始派藝術,作為藝術家對情感追求最直接的表達方式之一。出現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受哲學家柏格森“直覺論”的影響,20世紀初以法國巴黎為中心,形成了以法國畫家亨利-盧梭為代表的畫家群。他們在創作中拋棄了古典藝術的傳統表現手法,追求原始藝術自然天成的表現形式,試圖通過直接樸實的印象,表達人的純真無邪和樸素無華的特性。從而給予當代繪畫情感追求最直接的啟發和影響,引發觀者對于生活本質的思考。稚拙藝術在歐洲廣受歡迎,它的內容親近日常,反映民眾的生活與思想情感,與世博會主題一脈相承。

與以往世博會博物館學術氣息較強的展覽相比,這場“喵趣”十足的展覽更接近一個童話世界,成年人和兒童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快樂。明亮的黃色展墻貫穿整個展廳,大廳被分隔成曲曲彎彎的參觀路線。展區之間,有低矮的鏤空,容得下一個兒童“貓過去”。展區里,也有一人身高的大貓跨坐在機車上,又酷又颯。串聯整個空間和豐富立體展品的,是藝術家發乎真性真情的畫作。熟悉美術史的觀眾,會讀到荷蘭風俗畫家高手勃魯蓋爾一家的影子——所繪皆是日常,卻用天真活潑的筆法詮釋了包羅萬象的生活,童趣盎然,一派天成,又離不開良好的美術功底。西方美術史上的巨匠,西班牙畫家米羅、畢加索,或是中國畫史上的齊白石老人,都手握著“天真童趣”的密碼。

在展品與觀眾的互動區,以展覽中的故事角色為創作靈感,設計開發了多款貓主題IP衍生品。千喵千面徽章、尋喵四色鉛筆、喵星貼紙、喵爪襪子盲盒、喵胖子抱枕等創意文創衍生品與展陳結合。通過更具情感穿透力的IP場景,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63歲的利馬舍夫斯基·伊戈爾·維羅洛維奇(RIMASHEVSKY IGOR VILEOROVICH,1959.11.25—)是白俄羅斯當代頗具個人風格的藝術家。他生長于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也是白俄羅斯面積最大的城市。
明斯克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重創,隨后開啟了大規模工業化的發展道路。成長于斯,伊戈爾偏愛用明朗細膩的眼光打量周遭,并且通過作品傳達出光明和希望,提醒著每一位觀看他作品的人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善意以及所有令人驚嘆的事物。

伊戈爾于1979年從明斯克藝術學院畢業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創作中。1982年起,一直活躍在白俄羅斯國內和多個國際展覽中,并成為了白俄羅斯國家藝術聯盟的成員。他的作品被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白俄羅斯國家藝術基金會收藏。
伊戈爾在生活中對貓咪情有獨鐘,筆下的貓咪極具特色。這場展覽以伊戈爾的稚拙藝術畫為基礎,構建了一個來自喵星的團體,透過喵星人的視角觀察、講述人類與城市的故事。喵星團成員有:團團、小喇叭、豹豹、泰戈爾,既是故事的主角,有各自的性格特色,也是當下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的縮影。觀眾們在體驗喵趣中,可以重新欣賞自己生活的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0年伊戈爾便與世博結下淵源,他的畫作被白俄羅斯國家選中用于上海世博會白俄羅斯館整個展館的主視覺系統和展陳調性。2010年上海世博會白俄羅斯館主題:城市文化多樣、城市良性經濟、城市科技創新、居住環境提升、城市化進程展示白俄羅斯在創造舒適人居方面的努力。

另一位參展的女性畫家斯圖列娃·柳德米拉·列奧尼多夫娜(Schemeleva Lyudmila Leonidovna,1960.4.25—)也出生于明斯克。1979年,她畢業于明斯克藝術學校,后來成為白俄羅斯共和國藝術家聯盟成員。她的創作涉獵繪畫、藝術紀念品、手工藝品等多個門類。

2022年是中國與白俄羅斯建交30周年,展覽館以此為契機,通過展覽增進中白文化藝術交流和中白兩國人民友誼。
縱觀世博會的百年發展歷史,藝術的語言貫穿始終,因為它是一種不同文明間的“世界語”。世博館表示,將持續為國際文化的交流搭建平臺,為藝術家、藝術作品與公眾之間的對話提供良好的空間;打造具有藝術性、學術型以及世博特色的城市客廳、學習場所、研究機構和公共沙龍,將更多專業藝術資源轉化為社會美育資源,送到市民群眾的身邊,成為市民接觸先進文化的 “世界之窗”。


展覽將持續至11月13日。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