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佩 雙駿圖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清代 高其佩 雙駿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故宮博物院
【簡介】
絹本,淡設色,縱:185cm,橫:131.5cm
本幅有作者長題,署名款“高其佩指頭畫”。另有寶親王題,年款“甲寅(1734年)秋七月”,鈐清乾隆、嘉慶璽5方。
本幅是高其佩的指畫精品,系其臨終之作。畫兩匹無拘無束的駿馬在盡性滾塵、蹭癢,極為生動。其手法粗放豪爽,畫風樸拙野悍。構圖自然且得體,似不經意卻勝過苦心經營。高其佩的人馬畫風與唐代韓干、北宋李公麟沒有直接的藝術聯系,開文人畫馬之新風。惜孤掌難鳴,傳人中未見再有指畫人馬的高手。
高其佩,字韋之,號且園,又號南村。原籍遼寧省鐵嶺縣人。生于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卒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享年74歲。漢軍鑲白旗,出生宦家,父兄、伯叔,均居顯爵。工詩。因父蔭授官宿州知府,歷任工部員外郎、分巡浙江溫處道、川南永寧道、四川按察使、刑部右侍郎、正紅旗漢軍都統等職。高其佩年輕時,學習傳統繪畫,山水、人物受吳偉的影響,中年以后,開始用指頭繪畫,所畫花木、鳥獸、魚、龍和人物,無不簡恬生動。 代表作品折疊編輯本段《出獵圖》,絹本,設色指頭畫。縱141厘米,橫77厘米。現藏遼寧省博物館。此圖描繪野外出獵的情景。在構圖處理上,畫面的上部以“截取”法畫了兩棵古勁老樹,占據畫面三分之一。兩棵老樹皆截取了樹干的一段,這種特寫景雖有限,但使人回味無窮。下部以三分之二的畫面描寫了獵人狩獵的情景。其狩獵者神情形貌,生動畢肖。獵犬緊跟馬后,驚覺地回頭盯著獵物,其探頭翹尾的姿態,亦十分傳神。
高其佩藝術年表
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出生,康熙四十年(1701年),曾出任安徽宿州知州。兩年以后,內遷工部員外郎。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外放公巡浙江溫州道,后在署鹽運使任中,因虧鹽而丟官。在《指頭畫說》中記載“在此期間,畫家聲譽日隆,求畫者接踵而來,應接不暇,他又不肯拂人之意,勢必畫債日多”。在這段時期,高其佩生活在山水秀美的江南,他把過人的活力付托在畫里,技藝猛進。
康熙四十年(1701年)受宿州知縣,兩年后,內遷工部員外郎。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外放分巡浙江溫處道,隨后,他在署年輕運使任中,因虧欠鹽課丟官。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高其佩重入仁途,出任四川分巡川南永寧道,他循陸游入蜀水路,沿長江上溯,一路風景宜人,擴大了眼界,搜集了眾多素材,這都有助于他日后的畫藝精進。
康熙五十九年(1702年)升任四川按察使。
雍正元年(1723年)又內遷光祿封卿,由成都赴京師。九月晉升刊部右侍郎。第二年晉升紅旗漢軍都統。
雍正三年(1725年)審理嚴士俊鹽茶舞弊一案,事涉封疆大吏,秉公處理,不予寬假,鐵面無私直聲震兆。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因于刑部右侍郎任內定讞中有失,慘遭革職,從此脫離仕途,時年六十七歲。從此以后,脫離了官海風波,過著無官一身輕的賦閑的晚年生活。這時,他的指畫聲譽已遠播朝鮮。
雍正八年(1730年)得到清統治者的詔令,指頭畫家高其佩進入圓明園的“如意館”為宮延內部作畫。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卒于京城,卒年74歲。
代表作品折疊編輯本段《出獵圖》,絹本,設色指頭畫。縱141厘米,橫77厘米。現藏遼寧省博物館。此圖描繪野外出獵的情景。在構圖處理上,畫面的上部以“截取”法畫了兩棵古勁老樹,占據畫面三分之一。兩棵老樹皆截取了樹干的一段,這種特寫景雖有限,但使人回味無窮。下部以三分之二的畫面描寫了獵人狩獵的情景。其狩獵者神情形貌,生動畢肖。獵犬緊跟馬后,驚覺地回頭盯著獵物,其探頭翹尾的姿態,亦十分傳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