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江袁耀山水畫賞析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老秋
袁江,1662年生,1735年逝世,江蘇江都(揚州)人。字文濤,晚號岫泉。雍正間曾供奉內廷。專業畫家,曾一度進入宮廷。他的從子袁耀也是畫家,在乾隆時曾進過“如意館”(相當于宮廷畫院)。他們兩人曾受揚州的山西鹽商的聘請,到山西作畫,作品在北方流傳較多。他擅畫山水、樓臺、師法宋人。山水畫主要學宋代閆次平,畫石多鬼臉皴,樓閣主要學郭忠恕,工整嚴密。他的繪畫素材多為古代宮苑,尤長于界畫。界畫是我國民族繪畫中很有特色的一門畫科,它在東晉時代已同人物、山水畫并存了,發展到宋、元時期就已達到高峰,但一直受到文人畫的排擠。明代界畫家很少,清代成就最高的當屬二袁(袁江與其子袁耀)。袁亦善花鳥、蔬果、走獸。存世作品有《沉香亭圖》、《梁園飛雪圖》、《夏木深陰圖》等。《沉香亭圖》,縱197.5厘米,橫121.2厘米。現藏天津藝術博物館。此幅絹本設色界畫,描繪的是唐明皇和楊貴妃游樂的地方。畫面遠景寫一片突兀起伏的高山,其勢巍巍高聳,險峻而莊重。近景是山下一座寬大的庭院。地上三座殿堂平行整齊地排列著,殿堂間一塊寬敞的平地中央坐落著一個精巧典雅的亭子,這就是沉香亭。亭中一群奴仆正在侍奉兩人聽曲縱樂,這想必就是唐玄宗與楊玉環。除此之外,院內參差錯落許多樹木,松柏蒼勁挺拔,垂柳婀娜多姿,桃李爭艷,玉蘭吐蕊,一派盎然春色。這幅畫很好地體現了作者嚴謹工整的畫風,顯示了他高深的藝術和超凡的功力。袁江長于山水樓閣,精湛絢麗,能粗能細。初學仇十洲,中年繼而臨摹古人畫,在傳統基礎上創出自己的新路。生活在康熙年間。他后半生受當時在揚州的山西鹽商之聘,同他的從子袁耀到山西運河作畫,作品流傳在北方較多。其山水主要學宋代閻次平;畫石多鬼面皴;樓閣主要學郭忠恕,工整嚴密。后期多畫古代宮苑圖,如《梁園飛雪圖》、該圖以枚乘、江淹的梁園、兔園賦為依據,極盡宮苑之壯麗 。另畫《東園勝概圖》卷,此圖用長卷形式,界畫精亞,建筑物比例適當,樹石形態若真,山影波光,層次深遠。《東園勝概圖》為其代表作。還有《漢宮秋月圖》等。
袁耀(生卒年未詳),字昭道,江都(今江蘇揚州)人。袁江之侄。工畫山水、樓閣、界畫。畫風工整、華麗,與袁江相似。其精有勝于袁江者。偶作花鳥,亦甚佳。乾隆十一年作《驪山避夏十二景》,乾隆四十五年作《阿房宮圖》,現藏南京博物院。約活動于乾隆中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