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簡潔的倪瓚作品賞析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三少奶奶

元代士人都有著不受 世俗影響的理想化追求,他們這種對現實的超越展現于景物描繪的自然脫俗上。對于倪云林作品的脫俗,最重要的體現就是其山水畫從未出現人物。那種不與人煙共 處的自然環境最為清逸,也最能表達遠離世俗的意境。倪云林的作品既無人物出現,也沒有多余的雜物云煙,同時不刻意營造氛圍意境,而是潛心將心境變為筆下的 情境。觀倪云林的山水畫,大都一水兩岸式的構圖,土丘上有幾株雜樹,時而出現茅屋亭臺,以中間的空白意為湖水,遠處則為平遠的山巒,空闊無云,所構畫面曠 遠恬靜,直觀感受甚是簡潔。值得一提的是,倪云林視潔成癖,以致其作品十分清爽干凈。干筆與淡墨的運用令畫面效果格外清雅秀逸。這種簡淡之風反映了倪云林 空寂淡泊、無欲無求的情懷。恬淡清遠的意境正是作者思緒的表達。《清悶閣全集》卷十尺牘篇之倪瓚《答張藻仲書》:“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 似,聊以自娛耳。”草草”這種作畫追求與真情流露的狀態,足以說明繪畫是倪云林撫慰心靈的一劑良藥。然倪云林之意在并非“不求形似”,只是強調其繪畫目的 在于“寫胸中逸氣”。對于景物的選擇與描繪上,其筆墨極簡卻不寥寥隨意,程式章法的講究。

倪瓚以自然為師,以自然為友,對景物進行提煉概括,不追求形似,亦不抽象夸張,這種客觀再現的方式反映了元代繪畫的審美取向。通過簡單的物象來釋放無盡 意趣,清逸淡泊的元代山水畫能給人以最直觀自然的感受。后人如此評價元代山水畫:“瀟灑簡遠,妙在筆墨之外”。元代山水畫簡約而意味深長,達到抒情達意的 高境界,猶如詩文的“言有盡而意無窮”。與前代山水畫的“濕筆”不同,元代畫家追求簡潔清逸,多用干筆,制造出的效果更為素雅明快。倪云林是元代山水畫簡 淡脫俗風格的代表。獨特構思加以嫻熟技法,造就了倪云林清逸脫俗的作品,從其畫作中能夠輕易感受作者心無旁騖、清澄純凈、無欲無求的情懷。既是“寫胸中逸 氣”,自然不必拘泥于形象上的講究。是故為達到傳遞思想的效果,倪云林對繪畫不強調形似,將心中孤寂之情與對世俗看淡的思想以無拘無束的簡潔筆法表現出 來。不由分說,題材選擇必然是自然懷抱下的景色。把所生長的江南優雅環境展現于筆墨下,不僅能傳遞作者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也能表達出對生活之地的熱愛 之情。倪云林的作品多為太湖一帶美景,但描繪出的意境卻總是與其心靈相通的荒寒寂靜。作品大都干筆皴擦,平遠構圖,簡約清逸,為元代寫意山水畫之代表風 格。
滲透在每一處浸染的墨色中。畫作內容甚簡,技法隨意明朗,風格疏淡凄寒,倪云林對于山水畫創作有著獨到的觀念,心無雜念以致筆墨簡潔而氣韻深厚,這種繪畫理念體現在其大部分作品中,也影響了后人對文人畫的理解和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