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網(wǎng) > 傳世書畫 > 繪畫 > 蒼涼冷落《讀碑窠石圖》
蒼涼冷落《讀碑窠石圖》
來源:中國書畫網(wǎng) 作者:三少奶奶
《讀碑窠石圖》,五代,李成/王曉,絹本水墨,立軸,縱126.3厘米,橫104.9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藏
五代李成《讀碑窠石圖》為五代時期李成與王曉合作。圖中殘碑上應(yīng)有小字二行,一書“李成畫樹石”,一書“王曉補(bǔ)人物”,但現(xiàn)存此圖中已無此二行小字,所以為摹本。但不妨礙體會李成寄于畫中的意境。《讀碑窠石圖》為雙拼絹繪制的大幅山水畫,表現(xiàn)冬日田野上,一位騎騾的老人正停駐在一座古碑前觀看碑文,近處陂陀上 生長著木葉盡脫的寒樹。

《讀碑窠石圖》局部,五代,李成/王曉,絹本水墨,立軸,縱126.3厘米,橫104.9厘米
賞《讀碑窠石圖》此圖不禁使人陷入一種蒼涼冷落的情境之中,一塊殘碑,幾株枯樹,原野凄涼。作者表現(xiàn)出人世滄桑,往事如煙,不堪回首之感,表現(xiàn)出他憤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畫中殘碑以淡墨染正側(cè)面,斑駁漫漶;環(huán)繞殘碑周圍的枯樹盤復(fù),枝干下垂如蟹爪。荒石孤立、荊棘枯草,所有的景物都烘托出無限凄愴之氣氛。

《讀碑窠石圖》局部,五代,李成/王曉,絹本水墨,立軸,縱126.3厘米,橫104.9厘米
宋初有所謂“三家山水”,這三家是山東營丘人李成、陜西長安人關(guān)仝和陜西華原人范寬。從畫面碑側(cè)有款題:“王曉人物,李成樹石。”可以看出,《讀碑窠石圖》是李成與人物畫家王曉的合作,畫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寫了幾株歷盡滄桑的老樹和一座古碑。此圖置境幽凄,氣象蕭瑟,古樹枝椏奇勁參差,背景空無一物,杳冥深遠(yuǎn),寓無限悲涼于其中。另外,此畫畫樹石時先勾后染,清淡明潤,饒有韻致。從這件作品中不難看出,李成藝術(shù)的“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無不與他企圖展示其敏感而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緊密相關(guān)。
荒寒的原野、勁拔的枯樹和矗立的石碑,使人產(chǎn)生對逝去歷史的追憶和時代變遷的感慨。景物氣氛寂寥凝重,在山水畫中蘊(yùn)含著耐人尋味的哲理。畫中的寒林枯樹變化多姿,用筆尖利,窠石土坡圓渾秀潤,符合李成“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端穎脫,墨法精微”的特色。碑側(cè)寫有“王曉人物李成樹石”字樣。此畫清初曾為著名收藏家安歧、梁清標(biāo)等人收藏,后進(jìn)入清宮,畫上鈴有“安儀周家收藏”、“蕉林居士”、“孫承澤印” 及乾隆收藏諸印十余方,并經(jīng)《珊瑚木難》、《清河書畫舫》、《大觀錄》、《墨緣匯觀》等書著錄,被公認(rèn)為是最能代表李成畫風(fēng)的傳世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