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網(wǎng) > 傳世書畫 > 繪畫 > 孫其峰書畫賞析
孫其峰書畫賞析
來源:中國書畫網(wǎng) 作者:張璋


孫其峰 草書宋人絕句四首 2002年
釋文:春殘何事苦思鄉(xiāng),病里梳頭恨發(fā)長。梁燕語多終日在,薔薇風細一院(簾)香。李清照詩《春殘》。西風不入小窗紗,秋意應憐我憶家。極目江山千萬恨,依然和淚看黃花。氏詩,王氏安石之女也。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詩。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渡, 小舟撐出柳陰來。徐俯詩,《春雨桃花》。壬午谷雨,其峰八十三歲學書。
鈐?。簹w園日課(白)
孫其峰書畫作品1944年孫其峰考入了北平國立藝專國畫科,這既是他人生的重大轉(zhuǎn)折,也是藝術(shù)生涯的新里程。在學校曾先后受教于徐悲鴻、黃賓虹、李苦禪、秦仲文、王友石、汪慎生等先生,他們都是書畫兼精的大家。孫其峰更得益于壽石工、羅復戡、金禹民等先生,他們以書畫篆刻而著稱。這一時期,孫其峰除了學習漢隸,又開始學習行草書,學的是二王(羲之、獻之父子)和孫過庭的《書譜》。孫其峰從五十年代開始從事美術(shù)教育工作,一度也擔任行政工作,盡管他的業(yè)務繁忙,但因教學的關(guān)系,仍未廢臨池,除漢隸、行草外、又旁及篆書、魏碑。孫其峰的書法,取精用宏,銳意創(chuàng)新,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書風,在七十年代以后成為中國書壇上一位成就斐然的書法家,曾為畫名所掩的書名,終于脫穎而出,為世人所矚目。孫其峰藝術(shù)修養(yǎng)全面,繪畫以花卉、翎毛、山水著稱,書法于金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各體所無不擅,其中以草書、隸書、造詣最高,師古而不泥古,能領(lǐng)略古法而行新奇。孫其峰的行草書雖脫胎于二王和孫孫過庭,但并不是亦步亦趨地模仿前人,被古人所縛束。孫其峰曾說過“或有作書者,融會眾妙,有二王,有孫過庭,乃至歐、柳、顏、趙、蘇、黃、米、蔡,但就是沒有自己,在這里不能‘忘我’,要‘有我’”。孫其峰很好的把握了書法的繼承與革新之間的辨證關(guān)系,他的行草書是在前人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按著時代的需要及藝術(shù)本身的規(guī)律力圖創(chuàng)造自己的風貌。所以孫其峰的行草書既有二王的典雅縱逸,又有孫過庭的謹嚴流暢,既不失前人的法度,又洋溢著新的氣息。尤其是他的草書雄勁豪放,跌宕奔突,決不以狂怪譎詭為能事。

孫其峰書畫孫其峰的隸書最有特色,遒練的用筆和蒼勁灑脫的韻味,在當今眾多寫隸書的書法家中,獨具一格,受到人們的好評。清代的隸書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繼漢隸之后的又一個高峰,清人寫隸書可謂是人才濟濟,卓然名家的不在少數(shù)。啟功先生評論隸書時曾說過這樣的話:“清代寫隸書的像鄧石如、伊秉綬、何紹基,不能不說是大家,是巨擘,在他們之后寫隸書,不難在精工,而難在脫俗。”孫其峰的隸書可貴之處就在于“脫俗”,從四十年代他就在汗隸上下力頗多,曾臨寫過《張遷》,《史晨》、《曹全》、《華山》等著名的漢代碑刻,已達到了“精工”的地步。八十年代以后,孫其峰的隸書字形橫展,波勢飛動,已獨具面貌,但他不以此為滿足,又融入漢代簡牘的筆法。簡牘為漢代人的墨跡,歷來也雖有發(fā)現(xiàn),但從未被書家所注重,自本世紀初以來,屢有出土,而且數(shù)量之多為前所未有。簡牘上的書法風格多樣,因系墨跡筆法清晰可辨,又有純?nèi)巫匀?,天真爛漫的情趣,不少書法家都對其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中取法,以資借鑒。孫其峰喜愛居延、武威、甘谷等地的西陲木簡,曾對極有特點的簡書筆畫,進行過認真的摹寫和解析,故對漢簡書法有著深邃的理解,漢簡的書寫者多出自下層士吏、軍伍和民間書手,漢簡的可貴之處是使人們清楚認識到漢代隸書的真實血肉面目,不再面對碑刻剝蝕漫漶的點畫而感到困惑。但也必須意識到簡書中也有過于粗率之作,不善學簡書者,過分夸張一些點畫,形成習氣,或強調(diào)奇趣而流于狂怪。孫其峰認為“簡書非書法家所為,良莠不齊,學時不可不分精蕪,須挑肥撿瘦,去粗取精。”孫其峰對漢簡采取了既有借鑒,也有取舍,不徒襲其貌,而是得其神髓,進而把漢簡和碑刻熔鑄于一爐。所以孫其峰的隸書古樸、灑脫,很有魅力。孫其峰在從事篆刻的同時,就開始了對篆書的研習。篆書在完成了它的文字功能的歷史使命之后,仍以巨大的藝術(shù)聲明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家潛心學習和創(chuàng)造,自秦代至清代,歷代寫篆書者大都未出李斯、李陽冰的小篆風范,不少人未能逾越二李的門墻。明清的一些篆書家片面追求小篆的工整勻適,逐漸形成僵化,導致了篆書的衰微。孫其峰論述篆書時曾說“從甲骨文、金文到小篆,再到李陽冰,是從不規(guī)矩到規(guī)矩,到了清朝鄧如石、趙之謙、何紹基和近代的金息候等,則又從規(guī)矩到‘不規(guī)矩’,看來‘物極必反’是有一定道理的。”孫其峰寫篆書摒棄了中規(guī)入矩的路子,而是追求篆書的寫意特征。他取法金文、甲骨文、秦詔版權(quán)量文、古陶文、漢代碑額、瓦當文等古代篆書,也從鄧石如等清代篆書大家得到不少的啟迪。所以孫其峰的篆書古樸雄渾,筆酣墨活,一掃過去有些書家寫篆書那種字形板滯無靈和缺乏韻味的寫法。

孫其峰孫其峰的篆刻受教于壽石工、金禹民二位先生,又寢饋于戰(zhàn)國古鉥和秦漢印章,也取鑒皖派。他從事篆刻雖不如在書畫方面下力之多,并時有間斷,但如他所說“動刀不多,用腦不少”,無論何時總是不能忘情于篆刻藝術(shù)。孫其峰的篆刻令人稱道的是不囿于師承和不落于前人窠臼的精神,力求形成自己的家數(shù)。他的篆刻植根于古鉥、又止于酷肖、亂真,他說“我經(jīng)常探求些不規(guī)則又富有變化的周秦風格的章法,從中體會貫通花鳥畫的構(gòu)圖原理。在我眼目中,畫與印,微觀上有明顯區(qū)別,在宏觀上它們又是相通一致的”。孫其峰還喜歡用漢簡、《爨寶子碑》和魏碑字體入印古趣盎然。他所刻的肖形印,造型生動,繪畫的學養(yǎng)滲透其中,也不同凡響。孫其峰在篆刻創(chuàng)作上的態(tài)度非常嚴肅,每治一印,反復構(gòu)思、推敲,起印稿多至數(shù)十次,甚至上百次,不到滿意時,決不草率奏刀。他曾設(shè)計了很多印稿,有的并未治成印,孫其峰說:“我喜歡把一方印文,寫好多遍,來找尋最佳的章法,同時也在尋找自己。”孫其峰七十歲后,在書畫作品上所鈐蓋的印章,全是自己所刻,這也使得他的書畫印更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而相得益彰。 孫其峰在藝術(shù)實踐上給后輩的啟示是:以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為己任。在傳統(tǒng)的延續(xù)中,求得自身的發(fā)展。孫其峰所取得的書法成就也向人們提示出:只有淡薄名利,甘于寂寞,在藝術(shù)園地里勤奮地播種和耕耘,才能結(jié)出豐碩之果。折疊代表作品

孫其峰 春花怒放 2003年
款識:癸未清明,寫歸園玉蘭,其峰居屬遠山樓第八年。
鈐?。簩O氏(白) 其峰(朱) 歸園(白)

孫其峰 梅竹山鵲 紙本墨筆 1991年
款識:梅后有竹,竹后復有梅,畫時須由前及后層層畫去,自可多而不亂。辛未春日,其峰寫。

孫其峰 玉蘭初放 紙本設(shè)色 1961年
款識:試以鐵線寫玉蘭,一九六一年春,琪峰。
鈐?。簩O氏琪峰(朱)


鐘情于斯—孫其峰訪(圖)




孫其峰 肖形雞 孫其峰 求是樓 孫其峰 肖形豬 孫其峰 樂無求

孫其峰 秋實山雀 紙本設(shè)色
款識:其峰。
鈐印:其峰信手(白)
鐘情于斯—孫其峰訪(圖)

孫其峰 秋趣 紙本設(shè)色 1994年
款識:秋趣。甲戌暮春,其峰寫。
鈐印:其峰(白) 孫氏(白) 歸樸(朱)
孫其峰書畫作品<花鳥畫譜>、《孫其峰畫輯》、《孫其峰扇面選集》、《花鳥畫構(gòu)圖小稿》、《中國畫技法第一輯》等著作行世。折疊評價孫其峰是中國當代一位成就卓越的美術(shù)教育家、畫家。他謙和好學、淡泊名利,從不為物所累,惟獨對參與扶持教育、資助弱勢群體等社會善事樂而不倦。他為我國美術(shù)教育事業(yè)默默地勤奮耕耘了60個春秋,如今已經(jīng)桃李滿天下。雖年逾八旬,他仍天天于案頭做學問、傳技藝,是當代書畫界一位難得的令人敬仰的老教授。 說到孫其峰的書法,好像沒有繪畫的影響大。其實,他在繁忙的教務工作和傳授國畫技藝的同時,從沒丟棄過對書法、篆刻藝術(shù)的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一分鐘都沒耽誤過”。能篆、能隸、能草,又能刻,凡熟悉孫其峰書法的人都會有這種感受??吹綄O其峰的隸書作品,你會發(fā)現(xiàn),字里行間透出的不僅僅是古樸,而且還有時代之韻,漢人的高古率直、清人高士的淡雅恬靜及他本人的文化積淀、社會閱歷都一一躍然紙上,令人百看不厭。孫其峰的篆書更具特色。他師秦而又出之心源,以繪畫的美學思想介入對篆書的研究,寫出了既古老又新奇、既拙美又靈巧的文人篆。再觀賞孫其峰的草書,更使人過目難忘。他的草書法二王、承旭素、繼允明,集歷代宗師家法于一身,使轉(zhuǎn)靈活而不飄浮,點畫飛動而又沉穩(wěn)。整幅作品在律動的美中潛存著淡靜,沒有一點兒火氣。這也充分反映出人們常稱頌孫其峰為人謙和的一面。篆刻是方寸之地容納萬象的藝術(shù)形式。孫其峰在教書作畫之余不時奏刀于案前,秦磚漢瓦、帝王玉璽及簡書等風格特征都能在其作品中反饋出來。簡而言之,從孫其峰的作品中能品到的不僅是書寫漢字的法度,更重要的是他那種頗具時代氣息的意境營求。可以說,他的作品是極富個性的古法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