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網(wǎng) > 傳世書畫 > 繪畫 > 25幅流失海外的國寶級國畫(一)
25幅流失海外的國寶級國畫(一)
來源:中國書畫網(wǎng) 作者:張璋
《疏松幽岫亭》 曹知白
元代 立軸 紙本水墨 縱48厘米 橫36.4厘米 (法)吉美國立東方美術(shù)館藏
前景是掛滿藤蔓的參天松柏,中景、遠景的山峰層疊而巍峨。山間有飛流的瀑布,瀑布下有平常的人家。
雖然仍能找到宋代山水畫的遺風,但曹知白也將自己的個性色彩加了進去。
由于家中雄厚的財力,曹知白的日子過得舒心如意,與倪瓚等人同為太湖一帶的著名文人。
傳世之作有《疏松幽岫亭》《群山雪霽圖》《溪山泛艇圖》等。
《花卉圖》 陳遵
明代 立軸 絹本設(shè)色 縱136.8厘米 橫57.8厘米 (日)泉屋博古館藏。
溪流自左至右貫穿著畫面,岸邊繁花似錦,色彩繽紛。花草以沒骨法畫成,色彩濃淡層次豐富。輕柔的筆法,完美地表現(xiàn)出小溪邊的清新景致。
陳遵,生平不詳,明代畫家。字汝循,浙江嘉興人。擅長描繪花鳥,栩栩如生。傳世作品有《三友圖》《枇杷圖》《蓼花蛺蝶圖》。
《陶淵明故事圖》 陳洪綬
明末清初 長卷 絹本設(shè)色 縱30.3厘米 橫308厘米 (美)火奴魯魯藝術(shù)學(xué)院藏
陶淵明是東晉時期的詩人、名士,不阿權(quán)貴,嗜酒安貧,喜好在寧靜中體會生活的樂趣。這幅畫抓取解印、種秫、歸去、無酒等幾個特寫鏡頭來描繪陶淵明辭官歸田后的清馨生活(此選兩幅)。
作者陳洪綬(1598—1652)是明末清初的人物畫家,少年時得到北宋李公麟所作《孔門七十二賢》的拓本,關(guān)門在家終日鑒習(xí)。到晚年已突破前人陳規(guī),自成一派。
《仙山圖》 陳汝言
元代 長卷 絹本設(shè)色 縱33厘米 橫102.9厘米 (美)克利夫蘭藝術(shù)博物館藏
山巒層疊起伏,錯落有致。山頂和山腳都配以墨色厚重的松樹,它們壓住了山峰鮮亮的綠色,使畫面趨于沉穩(wěn)。山巒中安排了小橋、村落、浮云、人物,左下角兩人正在看山羊戲耍,右邊有高士與童子,一片世外仙境的境象。
陳汝言,元末畫家,和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是好友。傳世之作有《仙山圖》《百丈泉圖》《荊溪圖》等。
《猿圖》 法常
宋代 立軸 絹本水墨 縱173.9厘米 橫98.8厘米 (日)京都大德寺藏
一棵枯松斜插天際,猿猴的重色穩(wěn)定了畫面的重心。
作者用濃墨畫猿猴的軀干、腳爪,然后用筆反復(fù)皴擦,使毛皮的質(zhì)感十分強烈。猿猴面部留白,眉眼用焦墨隨意點出。松樹枝干的描繪狂亂潑辣,是作者常用的“蔗渣草結(jié)”式的筆法。
法常(?—1281)是南宋西湖長慶寺的和尚,早年是儒生,中年出家。與當時來中國的日本僧人關(guān)系不錯,許多畫作流傳到日本,對日本繪畫產(chǎn)生很大影響。
傳世作品有《猿圖》《漁村夕照圖》,另有《龍、虎》對幅等。
《明妃出塞圖》 宮素然
宋代 長卷 紙本水墨 縱30.2厘米 橫160.2厘米 (日)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藏
圖中描繪西漢宮女昭君遠嫁出塞的情形。寒風迎面,景色荒涼,人物形象刻畫極為真實生動,筆墨技巧純熟,線條勾畫細致流暢,淡墨略染衣褶、馬匹,將塞外蒼茫蕭瑟的環(huán)境特點表現(xiàn)出來。
此畫的構(gòu)圖和人物造型與金代畫家張踽的《文姬歸漢圖》極為相似,后世普遍認為作者參考了《文姬歸漢圖》。
宮素然,宋代女畫家,事跡不詳,根據(jù)《明妃出塞圖》的題款,可以知道她是宋高宗時貴州鎮(zhèn)遠女道士。
《中山出游圖》 龔開
宋末元初 長卷 紙本水墨 縱32.8厘米 橫169.5厘米 (美)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此圖插繪的是鐘馗和妹妹率眾小鬼一起出游的場景。從題詩中可知,他們一行正在為途中沒有食物而發(fā)愁。小鬼們都望著鐘馗,希望他能有辦法。但鐘馗也無計可施,回頭無奈地看著妹妹。
通過他們目光的牽引,我們自然地瀏覽了全圖,也體會了畫中的情趣。
龔開(1222—1304),宋末元初畫家,宋朝末年曾任官職,入元后賣畫為生。擅畫人物和馬。他的傳世之作有《中山出游圖》《駿骨圖》等。
《十六羅漢圖•諾距羅》貫休
唐代 立軸 絹本設(shè)色 縱129.1厘米 橫65.7厘米 (日)高臺寺藏
傳說中的諾距羅原是一位勇猛的戰(zhàn)士,出家后佛主讓他靜坐修行,摒棄粗野的性格。圖中的諾距羅雖雙手合什,但雙眉緊鎖,氣宇軒昂,仍然透著一股威猛之氣。
貫休,唐末畫家,和安寺的和尚,所以繪畫以佛像居多。《十六羅漢圖》中的羅漢都是高鼻、深眼窩,可能是根據(jù)印度人的長相所作。傳世作品有《十六羅漢圖》《釋迦十弟子》,另著有《禪月詩集》。
《羅漢圖》 歸莊
明末清初 冊頁 紙本水墨淡設(shè)色 縱26厘米 橫35.3厘米 (美)克里夫蘭藝術(shù)博物館藏
這兩個羅漢雖然一把年歲,仍然對坐嬉戲,傳達出天真淡泊的禪意。衣紋信筆草草,一波三折,欲飛欲狂,就在這看似潦草的揮灑中卻準確地刻畫出了人物的形體和姿態(tài)。
歸莊(1613—1673),原名祚明,是明末清初的書畫家。歸隱于山莊之中,所以才改名叫歸莊。他山水、花鳥、蘭竹無不擅長,且深得元代大家的遺韻。
傳世作品有《羅漢圖》《墨竹詩翰》。
《日暮歸漁圖》 江參
宋代 團扇 絹本水墨 縱24.2厘米 橫25厘米 (美)波士頓藝術(shù)博物館藏
一位漁夫在日暮時分,肩扛漁具,從橋上蹣跚經(jīng)過,走在歸家途中。過不了多久,他的身影就將消失在后面的山林中,而這一片清淡的風景也要隱退在茫茫的夜色里。扇面背后還有宋高宗親筆所題的詩章。
江參,生平不詳,南宋畫家。山水學(xué)董源、巨然,筆墨細潤,擅用水墨寫江南景色,由于受文學(xué)家葉夢得稱道,聲名鵲起。
《寒山拾得圖》 蔣貴
明代立軸絹本水墨淡設(shè)色 縱173.5厘米 橫105.5厘米 (美)普林斯頓大學(xué)美術(shù)館藏
“寒山”和“拾得”是唐代的兩位高僧。寒山好吟詞偈,神情瘋癲。拾得是孤兒,為寺廟僧人拾到收養(yǎng),在寺里伙房打雜,與寒山友善。歷代畫家喜歡以此為畫題。兩位人物,一人染淡墨,一人用白描,以戰(zhàn)筆和鐵線描寫衣紋。
蔣貴,明代畫家,生平不詳。號青山,江蘇儀征人。師法同代人物畫家吳偉,作品細致逼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