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網(wǎng) > 傳世書畫 > 繪畫 > 何以清涼消暑,品讀古人雪景
何以清涼消暑,品讀古人雪景
來源:中國書畫網(wǎng) 作者:網(wǎng)絡(luò) 責編:何 瑞 樂

雪景山水圖 (五代 荊浩)絹本,設(shè)色,縱138.3厘米,橫75.5厘米。現(xiàn)藏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美術(shù)館。
此圖以立幅構(gòu)圖,畫重重山巒, 其間有行旅人物點綴,山形屈曲,設(shè)色濃重。畫法以禿筆細寫,形如古隸,蒼古之甚。
整幅畫面以墨取韻,以筆取其山水的大體結(jié)構(gòu)得其陽剛之美,以墨渲染見其儀姿得其陰柔之美。傳聞此畫系自古墓中出土。

雪景寒林圖 (北宋 范寬)絹本,水墨,縱193.5厘米,橫160.3厘米。現(xiàn)藏于天津市博物館。
此圖氣勢磅礴,境界深遠,動人心魄,生動地描繪出秦地雪后山川、林塑如詩景象,為其代表作之一

灞橋風雪圖 (明 沈周)紙本,墨筆,縱153厘米,橫64.9厘米。現(xiàn)藏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
整個山石白雪皚皚,茫茫蒼蒼。天色灰冷,江水凝碧,蕭瑟冷寂。這件作品筆法溫和秀雅,筆墨儉省,構(gòu)景平和大方,
是沈周的一件粗筆佳作。本幅自題:灞上馱歸驢背雪,橋邊拾得醉時詩。銷金帳里膏梁客,此味從來不得知。

雪溪放舟圖 ( 明 鐘欽禮)絹本,墨筆,縱170.8厘米,橫103.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雪溪放舟圖》是鐘欽禮的代表作,畫中表現(xiàn)的是漁人雪后在寒溪上放舟的情景。畫面蕭寒清幽,
遠處山峰積雪皚皚,山的輪廓用重墨線勾勒,樹枝勁虬彎曲,層次分明,深得雪骨水韻之妙。

瑞雪凝冬圖 ( 明 王諤)絹本,設(shè)色,縱139.6厘米,橫91.5厘米。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瑞雪凝冬圖》墨筆畫雪山行旅之景,高山巨石以及山下的庭院和山上的寺廟都由硬筆畫出,
冷峭逼人。山下遠水高闊,船帆點點,落墨不多襯托了整幅繪畫的冷寒的意境。

梁園飛雪圖 (清 袁江)絹本,設(shè)色,縱202.8厘米,橫118.5厘米。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袁江將梁園安排在冬天的雪景中:豪華的宴筵,殿堂中燈火通明,人來人往,杯觥交錯,在雪片紛紛揚揚中,別有一番風味。而且,由于大雪的覆蓋,
屋頂?shù)耐呃隳:嘏c細密的格窗、文飾等形成強烈的對比。色彩的敷著利用屋頂?shù)陌咨r托出建筑物的絢麗斑斕的彩畫,同樣也別具風味。

雞聲茅店月 (清 袁耀)絹本,縱47.3厘米,橫200.7厘米。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雞聲茅店月》寫冬天雪景,月亮懸空,但已雄雞破曉,茅屋內(nèi)外白雪鋪蓋,早起的人已上橋趕路,顯得峻異幽奇。

山茶霽雪圖 (宋代 林椿)
白雪紛飛,百花凋零,萬物似乎皆已沉沉睡去。一枝山茶卻在沉寂的大地中悄悄地綻放了。

寒鴉圖 (宋 佚名) 絹本,水墨,縱27.1厘米,橫113.2厘米,現(xiàn)藏遼寧省博物館。
李成所作山水具有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等鮮明特點,擅長以爽脫的筆法和富有微妙變化的墨色,
表現(xiàn)山水煙靄霏霧和風雨明晦的不同景象,富有很強的筆墨表現(xiàn)力,用墨清淡而有層次,被后世稱為惜墨如金。

雪景翎毛圖軸 (明 呂紀)縱169.6厘米,橫90.5厘米, 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幅畫雪后蕭條,江天如墨。群鳧畏寒相聚,半入睡鄉(xiāng)。凍雀寒鳩,棲依衰柳,
皆體貼入微,直同眞景,而筆墨渾樸,不求繁縟,較之他作,似又更多一層古趣。

雪夜訪普圖 (明代 劉俊)絹本,淡設(shè)色,縱143.2厘米,橫75厘米,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圖描寫宋太祖趙匡胤雪夜訪趙普的歷史故事。 在門庭寬敞、
屋宇數(shù)重的樞密副史府內(nèi),前廳正中二人圍爐而坐。上首坐的是宋太祖趙匡胤。

弘歷雪景行樂圖 (清代 郎世寧等)絹本,設(shè)色,縱486厘米,橫378厘米,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幅即為意大利畫家郎世寧與當時幾位著名的中國宮廷畫家合作,描繪乾隆皇帝與眾多皇子新年在宮苑賞雪的情景。

雪窗仕女圖 (清代 冷銓)絹本,設(shè)色,縱121厘米,橫62.5厘米。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四位女子,一主三侍,主人右手持筆,頭微側(cè),似作沉思覓句狀,
一侍女正挽袖磨墨,正觀察女主人一舉一動,隨時準備侍候,人物表情、動作十分傳神。

雪中送炭圖 (清代 任頤)紙本設(shè)色,縱138.5厘米,橫68.5厘米,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
《雪中送炭圖》是一幅反映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人物畫杰作。此圖含義深刻,人物生動,
畫中小童呵手的姿態(tài),更表現(xiàn)出風雪凜冽、天寒地凍的氣氛,在畫法上,潑墨與細筆并用,可謂盡變化之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