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薰:海上畫派代表畫家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責編:何瑞樂

任薰 花鳥團扇
任薰(1835-1893),字舜琴,又字阜長,其父任椿,兄任熊都是畫家。少喪父,從兄學畫,青年時在寧波賣畫為生,1868年與任頤去蘇州,后寓居蘇州、上海。任頤、任預均從其習畫。人物與其兄同師陳洪綬,常用高古游絲、鐵線、行云流水、蘭葉幾種描法。任薰治學嚴謹,在寫生、臨摹上均下了苦功夫。任薰兼工人物、花鳥、山水、肖像、仕女,畫法博采眾長,面貌多樣,富有新意。 與顧文彬子顧承相友善,曾為設計怡園。 1888年54歲時雙目失明,后病卒于蘇州。 與任熊、任頤時稱"三任",合任預為"四任",并為海上畫派代表畫家之一。

任薰 竹石水仙
任薰自幼受父兄影響,喜愛繪畫,青年時在寧波賣畫為生。1868年春末與任頤同往蘇州,轉輾于江浙之間,后寓蘇州、上海。任頤、任預均曾從其學畫。他與當時蘇州收藏家顧文彬之子顧承也相友善。

任薰 花卉
當時蘇州書畫家常在西園聚會,任薰與諸友常游宴其間,所見藏家名跡甚多,融會貫通,創作了不少優秀作品。據顧文彬《宦游鴻雪》中說,蘇州怡園初建之前,顧曾推舉任薰為園作設計圖。怡園現存的園景布局分為東西兩部,隔以曲折的復廊,并以漏窗溝通東西景色,使園景顯得幽深玲瓏,這是出于任薰構撰的結果。由此可知任薰還長于園林設計。

任薰 花鳥
任薰與海上眾多名家廣有郊游。同治五年(1866年),與其胞兄任熊的生前摯友,早期海上名家范湖居士周閑合作,為吳昌碩畫像,周閑填浣溪沙詞一首。這幅任薰與周閑合作的吳昌碩畫像后來被史樹清題跋:"吳昌碩時年二十二歲,嘉興名士周閑題浣溪沙詞一首,可稱相得益彰。二零零二年冬日史樹青題"。

任薰 折扇
繪畫上,任薰對人物、花卉、禽鳥、山水,皆具有很高的造詣。人物畫取法陳洪綬及其兄任熊,然奇軀偉貌,別出匠心,尤其是晚年的一些大幅立軸,如《張旭草書圖》、《簪花飲酒圖》、《出征遇仙圖》、《蘇武牧羊圖》、《天女散花圖》等,運筆有如行草,氣勢沉雄;花鳥畫如《松鶴圖》、《荷花鳥》等,工寫兼善,取景布局,能突破前人規范,富有奇趣。

任薰 花卉
他的畫風直接影響了任頤、任預等的繪畫創作,為清末上海畫派中重要的畫家之一。
任薰作畫題材廣泛,對人物、山水、花卉、翎毛、走獸(馬、羊等)無所不能,更擅長花鳥、人物。粗寫意、細雙勾。技法初學其兄謂長,后吸取陳老蓮的傳統技法。用筆沉著力。

任薰 扇面人物
在構圖上有其特長,在大小不同的畫面上,創作出許多新穎、寬廣、意境深遠的作品,尤其適應扇面上的表現技法,能筆隨意轉,在極小的團扇、折扇畫面上,開拓出廣闊、妙趣盎然的意境。

任薰 花鳥扇面
任薰作品在結構上比較嚴謹,很重視疏密虛實的主從關系,無論一人、一花、一鳥的主從關系都能巧心安排得體。平淡中亦能出奇,寧靜中又能生動。畫面上給人一種空靈明快之感。
他的另一特點是工于著色,濃淡相宜,清新可愛,絕無柔媚習氣。

任薰 人物扇面
他尤長于使用重彩著色,能把對比鮮明的色彩調和統一起來,使畫面上的景色更顯壯麗,又能從鮮艷色彩中透出古樸的意趣。任薰人物畫,線條遒勁圓韌。

任薰 蔬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