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傅山《江深草閣圖》軸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中國書畫網編輯
江深草閣圖軸,清康熙,傅山繪,綾本墨筆,縱176.7厘米,橫49.5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此幅寫杜甫《嚴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得寒字》“百年地辟柴門迥,五月江深草閣寒”詩意,繪隱于山坳茂樹之間的臨江草閣,幽深曠遠,空無一人。江水深澈,危崖峭立,板橋蜿蜒。本幅款識:“丙午夏,寫得五月江深草閣寒。寄麓翁老年臺詞宗笑。真山”,鈐“傅山之印”白文方印。丙午為康熙五年(1666年),傅山六十二歲。
傅山以書法聞名,繪畫作品雖不多,但面貌多樣,時時給人以驚喜。據晚清許奉恩《里乘》記載,傅山一般不肯輕易作畫,他自己曾說:“畫雖末藝,然必須筆補造化。”相較于其疏狂野逸的書風,傅山的繪畫整體面貌上較為收斂,但往往平中寓奇。不講究一般山水畫所重視的皴法、渲染等技法,多用單純的線條來表現其眼中的自然丘壑,卻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此幅筆墨瘦硬勁健,方筆較多。粗看疏草草,實則斂而恣縱,疏肆中又蘊樸拙。構圖疏中有密,簡約的山石造型及皴法,與濃密厚重的古樹形成強烈對比,獨出機杼,讓人耳目一新。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濁翁、觀化等別名,漢族,山西太原人,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傅山自稱為老莊之徒,他自己也在很多場合與作品中反復強調、自陳:“老夫學老莊者也”、“我本徒蒙莊”、“吾師莊先生”、“吾漆園家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