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謝時臣《策杖尋幽圖》軸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中國書畫網編輯

《策杖尋幽圖》軸,明,謝時臣繪,紙本,墨筆,縱84.9厘米,橫31.3厘米。故宮博物院館藏
謝時臣是明代吳門畫家,字思忠,號樗仙,吳(今江蘇省蘇州市)人。謝時臣工山水,師法吳鎮, 得沈周筆意而稍變。多作長卷巨幛,峰巒雄偉。尤善畫水,江河湖海,種種皆妙。筆墨縱橫自如,富有氣勢,介乎戴進和沈周之間。
此畫繪山峰巍峨聳峙,中間一條溪流將畫面大體分為左右兩段。山谷溪流上的橋梁暗示兩山間道路暢通,畫左林木掩映下一文士拄杖沿山路走來,點明“尋幽”主題。謝時臣不少作品仿元四家之一王蒙筆法,如南京博物院藏正德十二年(1517年)《仿王蒙山水圖》、故宮藏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溪亭逸思圖》和上海博物館藏《江山勝覽圖》等。上述作品都是他相對較早的作品,表明王蒙在謝時臣畫風的形成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此畫左下方有畫家款識:“六十翁謝時臣寫,時丙午秋日。”可知,該畫乃謝時臣60歲時所作(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雖然在山石結構、筆墨皴法上還可以看到王蒙的影子,但與王蒙的精細密集的牛毛皴相比,此畫中山石皴法粗短松動,已明顯是受到了沈周的影響所致。該畫整體感強,皴法暈染能很好地融入到山石整體的結構之中,構圖飽滿,筆墨蒼潤,體現出畫家融合前人筆墨創造自己風格的努力。畫幅上部文嘉、錢谷的題詩也透露出時人對謝時臣的肯定。




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