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倪瓚 六君子圖軸》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中國書畫網編輯

《六君子圖》軸,元,倪瓚,紙本墨筆,縱61.9厘,橫33.3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公元1345年,開工建設了180多年的巴黎圣母院建成。與此同時,中國入忽必烈統治時期,許多文人隱居山林,寄情山水,作畫的作畫,寫劇本的寫劇本。 此《 六君子圖軸》就作于這個時期。他是元代四大家之一的倪瓚繪就的,當時倪瓚四十五歲,在經歷了家中巨變,從富裕的公子生活到現在的隱士狀態,所以他的畫顯得特別寂寥、超逸。在至正五年(1345年)四月八日,云林在弓河之上行船游覽周邊之美景犯有睡意,這時盧山甫竟然提燈并拿出此紙來求云林為其作畫,因此時已有困意只好勉強答應他。

細節欣賞
這幅《六君子圖》是倪瓚在形式上成功的探索與擺脫前人窠臼所作出的努力,對以后的《漁莊秋霽圖》等作品三段式的繪畫方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細節欣賞
《六君子圖》的畫面結構十分明了和簡潔:平緩逶迤的遠山,處在畫面的大約四分之一處,并以此為界,向上的空白處就是天空,往下的空白便是水面,構成了畫面遠景。

細節欣賞
緊挨畫面最下部分的是近處的石坡陁,還不到整個畫面的四分之一。畫面中部一大半空白的水面,萬頃湖水盡收眼底。“三段式”構圖就這樣展開,實際上就是兩道橫向的平緩的石坡陁,把畫面分割為三段。

細節欣賞

細節欣賞
倪瓚(1301-1374),字元鎮,號云林、幼霞子、荊蠻民等,又自號風月主人,無錫(今屬江蘇)人。元代后期著名詩人和畫家。性好潔而迂僻,有“倪迂”之稱。博極群書,工詩善畫,精通音律。其畫以“天真幽淡”為宗,其詩描繪山水不事雕琢,自然清新,自為一家。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并稱為“元四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