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歇圖》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三少奶奶

《卓歇圖卷》,五代,胡瓖,絹本設色,手卷,縱33厘米,橫256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卓歇圖》描繪了契丹族可汗率部下騎士出獵后歇息飲宴的情景。可汗與其妻關氏盤坐地毯上宴飲,侍從正執壺進酒獻花,前有奏樂起舞者。畫面上有騎士多人或倚馬而立,或席地而坐,馬鞍上馱著鵝雁等獵物。人物面相服飾具有契丹族特征,背景荒涼寂靜,畫面筆法古健雄勁,線條繁密,體現了當時北方畫派的特色和契丹畫師的獨特畫風。“卓歇”二字不見經傳,從《遼史》中的“卓帳”、“卓槍”之語,知“卓”為“立”之意,“歇”作“休息”解釋,“卓歇”則可理解為立帳歇息的意思。
《卓歇圖卷》局部,五代,胡瓖,絹本設色,手卷,縱33厘米,橫256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卓歇圖卷》局部,五代,胡瓖,絹本設色,手卷,縱33厘米,橫256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卓歇圖》的構圖相當精彩,雖人物、鞍馬眾多、形神各異,但作者處理的起伏有致,有條不紊而又渾然一體。各部分聯接疏密得當,跌宕多姿猶如一曲美妙的旋律。另外,胡瓌的繪畫技巧也是出色的,線條勻畫準確有力,“雖繁復細巧,而用筆清勁……以狼毫縛筆疏渲之,取其纖健也。
《卓歇圖卷》局部,五代,胡瓖,絹本設色,手卷,縱33厘米,橫256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胡瓖(10世紀),契丹族人,定居范陽(今河北涿縣)。他善畫人物、鞍馬,主要描寫契丹部族的游牧生活,對于馬的骨骼體狀、塞外的荒漠之景、牧羊犬的矯健勇武,都表現得無與倫比。《卓歇圖》描繪了契丹族可汗率部下騎士出獵后歇息飲宴的情景。可汗與其妻關氏盤坐地毯上宴飲,侍從正執壺進酒獻花,前有奏樂起舞者。畫面上有騎士多人或倚馬而立,或席地而坐,馬鞍上馱著鵝雁等獵物。人物面相服飾具有契丹族特征,背景荒涼寂靜,畫面筆法古健雄勁,線條繁密,體現了當時北方畫派的特色和契丹畫師的獨特畫風。“卓歇”二字不見經傳,從《遼史》中的“卓帳”、“卓槍”之語,知“卓”為“立”之意,“歇”作“休息”解釋,“卓歇”則可理解為立帳歇息的意思。
摘自龍軒美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