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妙惟肖妓女肖像工筆畫——《李香君肖像》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admin

《李香君肖像》,清代/1817年,崔鶴,紙本設色,立軸,縱52.4厘米,橫124.5厘米,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李香君(1624-1653年)又名李香,號“香扇墜”,原姓吳,蘇州人。她與董小宛、陳圓圓、柳如是等被稱為“秦淮八艷”。因家道敗落,飄泊異鄉在李香君八歲的時候,隨養母李貞麗改吳姓為李。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艷之一。她歌喉圓潤,但不輕易與人歌唱;絲竹琵琶、音律詩詞亦無一不通,特別擅長彈唱《琵琶記》。
李香君剛滿十六歲的時候,與才子侯方域一見傾心。后因阮大鋮陷害,李香君與侯方域天各一方,而李香君在阮大鋮的陰謀下,流離失所,受盡苦難。最后侯方域將李香君接回,住在翡翠樓上。因出身低賤,香君被趕到距城7公里的侯氏莊園居住。李香君因被歧視,終日郁郁寡歡,日久成病,無奈患上肺癆而死,享年三十歲。
《李香君肖像》畫面上的李香君伏在窗戶邊,面目清秀,臉色沉靜,似在優愁,又似思念。作者通過一幅肖像畫,將一代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柔美、堅毅、剛強和癡情表現的淋漓盡致!該畫中的李香君沉秀纖柔,舉止嫻雅,衣紋線條清勁流暢,用筆工細。畫中的背景十分簡略,用以突出仕女的神情和姿態及內心活動。
清嘉慶間青年畫家崔問琴(崔鶴)無疑在這幅畫中對生活于媚香樓(南京一妓院名)的李香君做了較有思想的設計:李香君置身于拱月圓形中式窗建筑中,其人嬌弱之形象與屋中之陳設及屋頂之柳樹,乃是對李香君身份之隱喻;其手中之桃花扇乃侯方域所贈,象征一段愛情(屋前之桃花則是對兩人感情的進一步隱喻);而桌上攤開著的一本書,則別有含義:其雖身世復雜,卻有著非同凡可的知識累積,有其個人之精神魅力,此非容貌姿色可易窺得。遂崔氏于該畫之布局頗費一番心思。
《李香君肖像》崔鶴繪于1817年秋天,羊城石漁居士當月即得此畫,之后為寧波人李二憨從廣州購得(極有可能為石漁居士處);遂該畫與浙東文士群結下一段因緣。李二憨為是畫所作李姬傳遭鼠嚙咬后棄藏,轉手于寧波儒商楊季眉(楊氏收購是畫之時間當在1916年7月或略早一些,楊季眉可能于購畫后即作跋,亦可能稍晚),其先請竺麐祥修復李二憨所書但已嚴重損毀之李姬傳,復又請高振霄題詩。次年先后請陳康瑞、胡炳藻、何其玫(此三人時間較接近,孰先孰后難做定論)、洪允詳、馮稈作跋。1927年再請范賡治、淇園小隱葉邨氏作跋。1934年林語堂于楊季眉處見得是畫,大愛之,遂購而作跋。該畫約在2005年為大都會博物館所藏。今觀林之字及跋,頗有續貂尾之憾。
李香君剛滿十六歲的時候,與才子侯方域一見傾心。后因阮大鋮陷害,李香君與侯方域天各一方,而李香君在阮大鋮的陰謀下,流離失所,受盡苦難。最后侯方域將李香君接回,住在翡翠樓上。因出身低賤,香君被趕到距城7公里的侯氏莊園居住。李香君因被歧視,終日郁郁寡歡,日久成病,無奈患上肺癆而死,享年三十歲。
《李香君肖像》畫面上的李香君伏在窗戶邊,面目清秀,臉色沉靜,似在優愁,又似思念。作者通過一幅肖像畫,將一代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柔美、堅毅、剛強和癡情表現的淋漓盡致!該畫中的李香君沉秀纖柔,舉止嫻雅,衣紋線條清勁流暢,用筆工細。畫中的背景十分簡略,用以突出仕女的神情和姿態及內心活動。
清嘉慶間青年畫家崔問琴(崔鶴)無疑在這幅畫中對生活于媚香樓(南京一妓院名)的李香君做了較有思想的設計:李香君置身于拱月圓形中式窗建筑中,其人嬌弱之形象與屋中之陳設及屋頂之柳樹,乃是對李香君身份之隱喻;其手中之桃花扇乃侯方域所贈,象征一段愛情(屋前之桃花則是對兩人感情的進一步隱喻);而桌上攤開著的一本書,則別有含義:其雖身世復雜,卻有著非同凡可的知識累積,有其個人之精神魅力,此非容貌姿色可易窺得。遂崔氏于該畫之布局頗費一番心思。
《李香君肖像》崔鶴繪于1817年秋天,羊城石漁居士當月即得此畫,之后為寧波人李二憨從廣州購得(極有可能為石漁居士處);遂該畫與浙東文士群結下一段因緣。李二憨為是畫所作李姬傳遭鼠嚙咬后棄藏,轉手于寧波儒商楊季眉(楊氏收購是畫之時間當在1916年7月或略早一些,楊季眉可能于購畫后即作跋,亦可能稍晚),其先請竺麐祥修復李二憨所書但已嚴重損毀之李姬傳,復又請高振霄題詩。次年先后請陳康瑞、胡炳藻、何其玫(此三人時間較接近,孰先孰后難做定論)、洪允詳、馮稈作跋。1927年再請范賡治、淇園小隱葉邨氏作跋。1934年林語堂于楊季眉處見得是畫,大愛之,遂購而作跋。該畫約在2005年為大都會博物館所藏。今觀林之字及跋,頗有續貂尾之憾。
崔鶴《李香君肖像》畫心,石漁居士行書題文釋文:
夾道朱樓一徑斜,王孫初御富平車。清溪盡種辛夷樹,不及東風桃李花。余既書《李姬傳》,復憶侯雪苑書題贈李姬之句,欣然[钅豖]之。以見當日兩人契合之深,非偶然也。嘉慶丁丑九秋(1817年),石漁居士識于羊城。

《李香君肖像》局部,清代/1817年,崔鶴
崔鶴《李香君肖像》幀首,竺麐祥楷書題跋釋文:
李姬傳。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貞麗有俠氣,嘗一夜博,輸千金立盡。所交接皆當世豪杰,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姬為其養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別士大夫賢否,張學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稱之。少風調皎爽不群。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也。雪苑侯生,己卯來金陵,與相識。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初,皖人阮大鋮者,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屏居金陵,為清議所斥。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箕實首其事,持之力。大鋮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乃假所善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侯生游。姬曰:“王將軍貧,非結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問,將軍乃屏人述大鋮意。姬私語侯生曰:“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后于賤妾耶?”侯生大呼稱善,醉而臥。王將軍者殊怏怏,因辭去,不復通。未幾,侯生下第。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愿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復歌矣!”侯生去后,而故開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鍰,邀姬一見。姬固卻之。開府慚且怒,且有以中傷姬。姬嘆曰:“田公豈異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贊于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卒不往。□□□樓小影臨本,吾甬李二憨先生,得之粵中陳氏嗣歸。□□□楊氏幀首舊有二憨所書《李姬傳》為鼠所飽爰為□□□先生補書之。丙辰孟秋,仁湖竺麐祥識。
崔鶴《李香君肖像》右側欄,范文虎行書題跋釋文:
有女能為悅己容,莫將漂泊怨東風。桃花扇底興與恨,并入南朝落照中。奄兒解囊媚名流,名節當為士類羞。莫道青樓無特識,人禽分在此關頭。秦淮金粉久漂零,顧柳同時負盛名。擇木良禽非易事,錢龔屈膝X新廷。妙絕丹青筆一枝,媚香樓上寫瑤姿。眉間含有滄桑感,三百年來再見之。楊君季眉以舊藏李香君小影屬題。丁卯十月,文虎范賡治。
崔鶴《李香君肖像》右側欄,高振霄行書題跋釋文:
國少陵遲喚奈何,美人猶自蹙雙娥。秦淮點點桃花淚,孰與南都逝水多。丙辰秋七月,高振霄題。
崔鶴《李香君肖像》右側欄,胡炳藻行楷題跋釋文:
秦淮煙月數從頭,舞館歌臺今在不?流水聲中尋舊夢,桃花隱約媚香樓。丁巳秋八月,蟄翁胡炳藻題。
崔鶴《李香君肖像》右側欄,馮君木行書題跋釋文:
仿佛琵琶罷唱時,媚香樓外柳如絲。卷中人面渾依舊,不道崔郎是畫師。黔陽詞客飛黃沙,畫扇飄零付夢華。認得君家舊明月,分明月底有桃花。楊君季眉以舊藏崔問琴李香君小影屬題,賦二絕以應,丁巳重陽,馮軒。
崔鶴《李香君肖像》右側欄,葉邨氏行書題跋釋文:
筃光姿藝X江頭,籍甚花最第一涿。別有傷心成孤憤,殘山跡水總舍秋。太息衣冠似沐猴,欲將香餌借青樓。燕殘新請誰邀賞,不及桃花扇底愁。主老圓圓珠暗投,未忘朝主舊陰謀。飄零身世都泯跡,X把孤芳凂瀉流。煙花伴侶XX鑄,驀地風波起查鈞。X有丹青傳阿堵,誰將恨緒訴千秋。丁卯冬淇園小隱葉邨氏題楊君舊藏李香君小影四絕。
崔鶴《李香君肖像》左側欄,洪允祥行書題跋釋文:
南去雙棲柳如是,北來一品顧橫波。清流誤投矦么子,扇底桃花奈爾何。江南花落入蕭晨,一厺金陵跋已陳。壯悔堂前人好在,也應千遍喚真真。綺夢匆匆二百年,秦淮恨水晚濺濺。媚香樓底多佳俠,骨唱鳥合燕子箋。南朝影事夢模糊,冉冉香魂一縷孤。等是詩人腸斷處,袖中攜得孝陵圖。丁巳重陽前三日,洪允祥。

《李香君肖像》局部,清代/1817年,崔鶴
崔鶴《李香君肖像》左側欄,睫巢老人行書題跋釋文:
渡口桃花依舊紅,繁華事散綺羅空。惟余家國興止感,并入佳人血淚中。六朝金粉付東流,玉樹歌殘恨未休。知否秦淮樓上月,十分圓滿照中州。丁巳秋日睫巢老人題。
崔鶴《李香君肖像》左側欄,何其杴行書題跋釋文:
深坐顰眉為底愁,婕妤團扇共悲秋。柳夫人卻為誰死,應與桃花淚并流。丁巳中秋前十日。慈溪何其杴倦翁題,時季六十有二。
崔鶴《李香君肖像》左側欄,楊季眉行書題跋釋文:
白門新柳日初斜,猶集昭陽奮暮鴉。團扇謌翻渾不似,卻將血淚灑桃花。猶是江南錦繡春,落花號鳥總傷神。誰將家興亡感(國)。為借佳人一寫真(家下落國字)。溪上赭麓懶樵季眉氏題于紫蟾山北之壺青閣。
崔鶴《李香君肖像》底部,林語堂行書題跋釋文:
香君一個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氣義照耀千古,羞殺須眉男子。香君一個娘子,性格是個蠻子。懸在齋中壁上,教我知所觀止。如今天下男子,誰復是個蠻子。大家朝秦暮楚,成個什么樣子。當今這個天下,都是騙子販子。我思古代美人,不致出甚亂子。民國二十二年五月,托友由楊季眉處購得是像,懸之有不為齋。全室珠光寶氣,不復有童駿氣,終日癡昏。吾求此畫甚久,今得之,一生第一快事也。林語堂。
摘自龍軒美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