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御題引首的《十詠圖》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admin
《十詠圖卷》,北宋/1072年,張先,絹本淡設色,手卷,縱52厘米,橫178.7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十詠圖》由乾隆皇帝御題的引首“誦芬寫妙”,拖尾有南宋陳振孫,元顏堯煥、鮮于樞、脫脫木兒四跋,畫中有北宋孫覺一跋。本幅上有南宋賈似道“悅生”、“秋壑”、“秋壑玩賞”等印,明初“典禮稽察司印”半印,清乾隆、嘉慶寶璽十余方,又溥儀印三方。《十詠圖》原本一直珍藏在紫禁城內。清王朝滅亡時,溥儀將《十詠圖》等一批國寶偷運到了長春偽皇宮,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溥儀倉皇逃往,《十詠圖》等大量珍貴書畫流落到了民間。1995年,在北京瀚海拍賣公司的拍賣會中此畫才再度面世,北京故宮博物院不惜代價參加競買,這件國寶終于在時隔半個世紀后回到它的歸宿。
《十詠圖》是一幅山水人物畫卷,畫卷的開首部分便是吳興南園一角,主體建筑為一座重檐歇山頂的樓閣,相配小亭欄桿回環曲折,花草樹木掩映,庭中有鶴,亭角有花一株,環境幽雅而氣象恢宏。樓閣內,馬太守正陪二老對坐弈棋;小亭內,二老手扶欄桿,一面賞景一面閑話;另二老或攜琴或曳杖,款款而來。此外有童仆衙役陪伴侍候。這是一次風流儒雅的集會,輕松愉快,表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氣氛。這一段表現了三首詩的內容,除前述一首之外,另有《庭鶴》、《玉蝴蝶花》二首。南園臨水而建,湖對岸遠渚汀洲,村莊茅舍,樹木蔥濃,群山聳翠,依次表現出《孤帆》、《宿清江小舍》、《歸燕》、《聞砧》、《宿后陳莊偶書》、《送丁秀才赴舉》、《貧女》七首詩的內容。




《十詠圖卷》,北宋/1072年,張先,絹本淡設色,手卷,縱52厘米,橫178.7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題張先《十詠圖》詩:東都才少一,西洛便虛三。橋梓高年并(吳興太守馬尋會六老于南園人各有詠,而胡瑗為之序。時衛尉丞張維年九十一,后其子先取維所自愛十詠詩繪傳,是卷時年亦八十二矣)。丹青子舍參,故知成獨步。詎止助佳談,丁甲何煩守,六星瑞曜含。辛巳季春御題。
張先《十詠圖》畫心《十詠詩》釋文:
《太守馬太卿會六老于南園》:賢侯美化行南國,華發欣欣奉宴娛。政績已聞同水薤,恩輝遂喜及桑榆。休言身外榮名好,但恐人間此會無。他日定知傳好事,丹青寧羨《洛中圖》。
《庭鶴》:戢翼盤桓傍小庭,不無清夜夢煙汀。靜翹月色一團素,閑啄苔錢數點青。終日稻粱聊自足,滿前雞鶩漫相形。已隨秋意歸詩筆,更與幽棲上畫屏。
《玉蝴蝶花》:雪朵中間蓓蕾齊,驟聞尤覺繡工遲。品高多說瓊花似,曲妙誰將玉笛吹。散舞不休零晚樹,團飛無定撼風枝。漆園如有須為夢,若在藍田種更宜。
《孤帆》:江心云破處,遙見去帆孤。浪闊疑升漢,風高若泛湖。依微過遠嶼,仿佛落荒蕪。莫問乘舟客,利名同一途。
《宿清江小舍》。破損,僅存一句云:“菰葉青青綠荇齊。
《歸燕》:社燕秋歸何處鄉,群雛齊老稻青黃。猶能時暫棲庭樹,漸覺稀疏度苑墻。己任風庭下簾幕,卻隨煙艇過瀟湘。前春認得安巢所,應免差池揀杏梁。
《聞砧》:遙野空林砧杵聲,淺沙棲雁自相鳴。西風送響暝色靜,久客感秋愁思生。何處征人移塞帳,即時新月落江城。不知今夜搗衣曲,欲寫秋閨多少情。
《宿后陳莊》:臘凍初開苕水清,煙村遠郭漫吟行。灘頭斜日鳧鷺隊,枕上西風鼓角聲。一棹寒燈隨夜釣,滿犁膏雨趁春耕。誰言五福仍須富,九十年余樂太平。

《十詠圖卷》局部,北宋/1072年,張先,絹本淡設色,手卷,縱52厘米,橫178.7厘米
《貧女》:荊簪掠鬢布裁衣,水鑒雖明亦懶窺。數畝秋禾滿家食,一機官帛幾梭絲。物為貴寶天應與,花有秋香春不知。多少年來豪族女,總教時樣畫蛾眉。
陳振孫行書跋張先《十詠圖》

《十詠圖卷》局部,北宋/1072年,張先,絹本淡設色,手卷,縱52厘米,橫178.7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