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的“汗血馬”——《夜照白圖》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三少奶奶

《夜照白圖》,唐代,韓干,紙本設色,手卷,縱30.8厘米,橫33.5厘米,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夜照白圖》是韓干最著名的代表作。“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騎,圖中“照夜白”系一木樁上,昂首嘶鳴,四蹄騰驤,似欲掙脫韁索。此圖用筆簡練,線條織細有勁,馬身微加渲染,雄駿神態已表現出來。圖左上題“韓干畫照夜白”六字,系南唐后主李煜題字。左邊上方有“彥遠”二字,似為唐代著名美術史家張彥遠的題名;左下有宋米芾題名,并蓋有“天生真賞”朱文印。是流傳有序的名跡。

《夜照白圖》局部,唐代,韓干,紙本設色,手卷,縱30.8厘米,橫33.5厘米
所謂“胡種馬”,又叫做“汗血馬”或“天馬”,原產于西域大宛國。大宛,古西域國名,在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漢代,騎兵漸漸成為戰場上一支新興的隊伍。在與匈奴的作戰中,馬甚至可以成為決定雙方勝負的一個關鍵因素,成語“汗馬功勞”就產生于漢代。張騫通西域以后,大宛與西漢王朝往來頻繁。唐玄宗李隆基時,大宛與大唐關系更加密切。天寶三年,唐改大宛為寧遠,并將義和公主遠嫁寧遠國王為妻。寧遠國王向玄宗獻“胡種馬”兩匹。玄宗親自將這兩匹馬命名為“玉花驄”和“照夜白”。

《夜照白圖》局部,唐代,韓干,紙本設色,手卷,縱30.8厘米,橫33.5厘米
《夜照白圖》中那一緊繃著韁繩而被拴在一根粗壯柱子上的馬,表明了馬和柱子之間的自由與束縛、動與靜的矛盾,那馬的形象不僅追求形似,而且以其踴藤有力的神態與表情刻畫出不同凡響的高邁、爆烈的性情。那領頸高昂、鬃毛豎立、張口怒目、斯梯飛驤的形態更增強了馬的騰躍動勢。作者在繪畫手法上采用了簡潔有力的線條描出馬的形象輪廓。作者善于用勁強且富有彈性的纖細線來表現事物。有著一種不同的意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