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網(wǎng) > 傳世書畫 > 書法 > 宋·遼·金 > 薛紹彭 昨日帖
薛紹彭 昨日帖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薛紹彭《昨日帖》
【釋文】昨日得米老書。云欲來早率吾人過天寧素飯。飯罷閱古書。然后同訪彥昭。想亦嘗奉聞左右也。侵晨求見。庶可偕行。幸照察。紹彭再拜。
《昨日帖》曾刻入《三希堂法帖》。此帖又名《得米老書帖》。此信札草書極守法規(guī),運(yùn)筆藏鋒,鋒正而不顯露;結(jié)體平正,雖流動(dòng)而不浮急,字距疏松,格局清朗,與五代楊凝式的《韭花帖》格局相似。章法近古,字字?jǐn)嚅_,不作連綿之勢,如王羲之《十七帖》,似孫過庭《書譜》。從此可窺見到薛昭彭師法晉唐。所以可以這樣說,薛氏的書法淵源,不妨可追溯到王羲之的書跡,如《十六帖》。危素《薛臨<蘭亭序>》跋:“宋之名書者有蔡君謨、米南宮、蘇長公、黃太史、吳練塘最著,然超越唐人,獨(dú)得二王筆意者,莫紹彭若也。”《珊瑚綱》、《式古堂書畫匯考》、《石渠寶笈續(xù)編》著錄。
北宋書法家。宋神宗時(shí)人。字道祖,號翠微居士。恭敬公薛向之子,以翰墨名世。自謂河?xùn)|三鳳后人。官至秘閣修撰,出為梓桐曹。時(shí)以翰墨名世,善品評鑒賞。與米芾為友,每以鑒定相尚,得失評較。曾刻孫過庭《書譜》傳世,后人推為精本。米芾嘗言:“薛紹彭與余,以書畫情好相同,嘗見有問,余戲答以詩曰:“世言米薛或薛米,猶如兄弟或弟兄。”工正、行、草書,筆致清潤遒麗,具晉、唐人法度,歷來書家對其評價(jià)甚高。與米芾齊名,人稱“米薛”。
宋高宗《翰墨志》云:“蘇、黃、米、薛筆勢瀾翻,各有趣向。”
元虞集《道園學(xué)古錄》云:“米元章、薛紹彭、黃長睿方知古法,長睿書不逮,唯紹彭最佳。”又云:“南渡后言墨帖多米氏手筆,而薛尤雅正,《禊帖》臨帖最多,出其手必佳物,然世亦鮮矣。”
元趙孟頫云:“道祖書如王、謝家子弟,有風(fēng)流之習(xí)。”又云:“脫略唐、宋,齊蹤前古,豈不偉哉!”又云:“薛書誠美,微有按模脫擊之嫌。”
明張丑云:“薛書緊密藏鋒,得晉、宋人意,惜少風(fēng)韻耳。”又云:“法度森嚴(yán),變化較少,品在海岳翁下。要非劉涇、吳說所能夢見。”
《書概》云:“道祖書得二王法,而其傳也,不如唐人高正臣、張少悌之流,蓋其時(shí)蘇、黃方尚變法,故循循晉法者見絀也,然如所書《樓觀詩》雅逸足名后世矣。”
元危素贊其書:“超越唐人,獨(dú)得二王筆意者,莫紹彭也。”
薛紹彭《雜書卷》(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現(xiàn)存世書跡有《詩卷》、《蘭亭臨寫本》及《昨日帖》、《隨事吟帖》、《晴和帖》等。《昨日帖》,紙本,行書。縱 26.9厘米,橫29. 5厘 米。《珊瑚綱》、《式古堂書畫匯考》、《石渠寶笈續(xù)編》著錄。曾刻入《三希堂法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帖又名《得米老書帖》。此信札草書極守法規(guī),運(yùn)筆藏鋒,鋒正而不顯露;結(jié)體平正,雖流動(dòng)而不浮急,字距疏松,格局清朗,與五代楊凝式的《韭花帖》格局相似。章法近古,字字?jǐn)嚅_,不作連綿之勢,如王羲之《十七帖》,似孫過庭《書譜》。從此可窺見到薛昭彭師法晉唐。所以可以這樣說,薛氏的書法淵源,不妨可追溯到王羲之的書跡,如《十六帖》。元危素《薛臨<蘭亭序>》跋:“宋之名書者有蔡君謨、米南宮、蘇長公、黃太史、吳練塘最著,然超越唐人,獨(dú)得二王筆意者,莫紹彭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