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 致雲夫七弟尺牘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黃庭堅《致雲夫七弟尺牘》
宋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世稱“黃山谷”。出身于一個家學淵博的世家,父親為著名詩人,與當時的王安石、歐陽修、梅堯臣都有交往。自小聰慧過人,一生命運多桀,仕途坎坷,與蘇東坡極為相似,熱衷佛老,也不遜于蘇。舉治平三年進士,歷官集賢校理、著作郎、秘書丞、涪州別駕、吏部員外郎等,曾被以修實錄不實之罪名而遭貶謫。
黃庭堅是著名文士,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游學蘇軾門下,天下稱為“蘇門四學士”。推崇杜詩韓文,善于借鑒翻新,詩風瘦硬,氣象森嚴,自成一家,開創江西詩派,為江西詩派之鼻祖。
黃庭堅長于詩詞,工于書法。其詩,奇倔勁峭,力矯輕俗之習,為江西詩派所宗;其詞,豪放秀逸,與秦觀齊名。其詩文、禪學出眾,與蘇軾并行,故又有[蘇黃]之稱。其書法,真、行、草俱佳。宋徵宗評云:“黃書如抱道足學之士,坐高車駟馬之上,橫鉗高下,無不如意”。《宋史·文苑傳》稱他:“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說:“余學草書三十余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舜欽)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后又得張長史、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他的行書,如《松風閣》,《蘇軾寒食詩跋》,用筆如明代馮班《鈍吟雜錄》所講:“筆從畫中起,回筆至左頓腕,實畫至右住處,卻又跳轉,正如陣云之遇風,往而卻回也。”他的起筆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后平出,“無平不陂”,下筆著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善藏鋒,注意頓挫,以“畫竹法作書”給人以“沉著痛快”的感覺。其結體從柳公權的楷書得到啟發,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縱伸橫逸,如蕩槳、如撐舟,氣魄宏大,氣宇軒昂。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學他的書法就要留心于點畫用筆的“沉著痛快”和結體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書,趙孟俯說:“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嘆。”明王世貞謂其“大書酷仿《鶴銘》,狂草極擬懷素”。
《報雲夫帖》亦稱《致雲夫七弟尺牘》、《報雲夫》、《竭力田園帖》 紙本32.6×65.4cm,凡18行,242字。無書寫時間,從書風判斷應是晚年所書,大約書于1100~1105年間。鈐有“項叔子”、“安岐之印”等印記。《大觀錄》、《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等著錄。《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谷園摹古法帖》、《宋黃文節公法書》、《宋四家墨寶》等收錄。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
在目前所見山谷筆札中,《致雲夫七弟札》是文字最長者,點如墜石,橫若陣云,長撇大捺,上密下疏,斜風急雨,瘦硬通神。釋文為:
雲夫七弟:得書,知侍奉廿五叔母縣君萬福,開慰無量。諸兄弟中有肯為眾竭力治田園者乎?鰥居亦何能久堪,復議昏對否?寄示兄弟名字曲折,合族固,幾為完書矣。但欲為其中有才行者立小傳,尚未就耳。龐老《傷寒論》無日不在油案間,亦時時擇默識者傳本與之。此奇書也,頗校正其差誤矣,但末下筆作序。序成,先迭成都開大字板也,談信可寄矣。蘄州州藏記亦不忘,但老來極懶,故稽緩如此耳。壽安姑、東卿一月中俱不起,聞之悲塞。二子雖有水皚為生資,子顧弟喬能周旋之乎?窀穸之事,計子顧必能盡力矣。叔母不甚覺老否?徐氏妹孀居,如何調護令不爽邪?無期相見,千萬為親自愛。十月十日,兄庭堅報雲夫七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