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孟法師碑》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皈凈

全稱《京師至德觀主孟法師碑》。唐代正書碑刻。褚遂良書貞觀十二年(638)刻,碑石佚次,僅有清代李宗瀚藏唐拓本傳世。冊共二十面,每面四行,滿行九字,凡七百六十九字,有明代王世貞、王世懋,清代王澍、王文治、李宗瀚等人跋記。此碑書法質樸,與《雁塔圣敦》之空明飛動不類,運筆多隸法,與《伊闕佛龕》相近。為褚氏早年之作,
王世貞稱:“波拂轉折處,無毫發遺恨,真墨池中至寶也。”王世懋跋稱:“質若敦彝,雅若天球,……精神燁燁,妙得八分古意,……是褚擇筆書也。”有文明書局、有正書局影印李宗瀚本,臨川李氏石印本。
匯品:
明 王世貞:褚公以貞觀十六年書,時尚刻意信本,而微參以分隸法,最為端雅,饒有古意,波拂轉折處,無毫發遺恨,真墨池中至寶也。
明 王世貞:此《孟法師碑》,乃中書侍郎岑文本文,諫議大夫褚遂良書也。首脫“唐京師至德觀主”七字,尾脫年月銜名三十三字,碑敘脫百余字,詞脫二十七字,當是割裱后歷世久遠,贉池零落故耳。第的然唐刻搨本,波拂轉折處無毫發遺恨,真墨池中至寶也。考褚以貞觀十六年書時,尚刻意信本而微參以分隸法,最為端雅饒古意。(《弇州山人續稿》)
明 莫是龍:《孟法師碑》,東坡賞評云:褚河南書,清遠蕭散,微有隸體,正謂此帖也。(《莫廷韓集》)
清 李宗瀚:遒麗處似虞,端勁處似歐,而運以分隸遺法,風規振六代之余,高古近二王以上,殆登善早年極用意之作。
書家小傳:
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錢塘人。通直散騎常侍亮子。隋大業末,為薛舉通事舍人。仁杲平,授秦王府鎧曹參軍。貞觀中,累遷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隸楷。太宗嘗嘆曰:“虞世南死,無與論書者!”魏征白見遂良,帝令侍書。帝方博王羲之故帖,天下爭獻,然莫能質真偽。遂良獨論所出,無舛冒者。十五年,遷諫議大夫,兼知起居事。
時飛雉數集宮中,帝問:“是何祥也?”遂良以秦文公得其雌遂雄諸侯,漢光武得其雄有四海,今雄雌并見,以吿明德對之。帝悅,曰:“人立身不可以無學。遂良所謂多識君子哉!”俄授太子賓客。進黃門侍郎,參綜朝政。父喪免,起復,拜中書令。
帝寢疾,召遂良、長孫無忌曰:“漢武帝寄霍光,劉備讬諸葛亮,朕今委卿矣。太子仁孝,其盡誠輔之。”謂太子曰:“無忌、遂良在,而毋憂。”因命遂良草詔。高宗即位,封河南縣公,進郡公。坐事出為同州剌史。再歲,召拜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兼太子賓客。進拜尚書右仆射。因諫改立武昭儀事,俟武氏立,乃左遷遂良潭州都督。顯慶二年,徙桂州,未幾,貶愛州剌史。遂良內憂禍,恐死不能自明,乃上表自陳,帝昏懦,牽于武后,訖不省。歲余卒,年六十三。古所謂臨大節而不可奪者,褚公有之。
文字參考中華人文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