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真跡隨葬唐太宗
來源:《文史知識》 作者:平
王右軍《蘭亭序》,梁亂出在外,陳天嘉中為僧永所得。至太建中,獻之宣帝。隋平陳日,或以獻晉王,王不之寶。后僧果從帝借搨。及登極,竟未從索。果師死后,弟子僧辯得之。太宗為秦王日,見搨本驚喜,乃貴價市大王書《蘭亨》,終不至焉。及知在辯師處,使蕭翊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貞觀十年,乃搨十本以賜近臣。帝崩,中書令褚遂良奏:“《蘭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唐·劉餗《隋唐嘉話》
〔譯文〕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梁朝戰亂時散入民間,陳朝天嘉年間為僧永所得。太建年間,被獻給陳宣帝。隋滅陳朝時,有人又把它獻給了晉王楊廣,而楊廣并未把它視為珍寶。后來,僧果從他那借去摹搨。及至楊廣登基當上皇帝,最終沒有索回。僧果死后,真跡為其弟子僧辯所得。李世民為秦王時,見到搨本異常驚喜,就出大價錢想買到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但終于沒有達到目的。等他知道真跡在僧辯手里后,就派蕭翊到越州訪求得到。武德四年,真跡歸入秦王府。貞觀十年,太宗李世民命手下人搨了十本,分賜親近的大臣。李世民死后,中書令褚遂良上奏:“《蘭亭序》真跡,是先帝所珍重的,我們后人不可以存留。”于是,將它秘藏在太宗墓地昭陵。
(《文史知識》1990年第8期)
未經“中國書畫網”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摘編。已經“中國書畫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標明來源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