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珽 陳君詩帖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白珽《陳君詩帖》
白珽(1248—1328),元代人,字廷玉,錢塘(今杭州)人。官至蘭溪州判官。宋蘭溪縣。元元貞元年(1295)升蘭溪州,屬婺州路。明洪武三年三月甲辰(1370.4.10)降蘭溪州為蘭溪縣。即今浙江蘭溪市。所居西湖,有泉自天竺來,及門而匯,榜之曰湛淵,因以自號。晚歸老棲霞,又號棲霞山人。長于詩文,書學米芾。卒年八十一?!稌窌?、《潛溪集》。著名代表作品,《寄天香庵恬上人》、《馀杭四月》、《續演雅十詩》、《湖樓玩雪》等。
他的《西湖賦》,洋洋近萬言,歷述西湖名勝古跡,考據甚詳,堪稱西湖小志。著有《湛淵集》8卷,今僅存《湛淵遺稿》和《湛淵靜語》各1卷。擅長詩文,與周密、趙孟頫、鮮于樞、鄧文原、仇遠等往來密切。書法造詣亦深,時人稱他“詩逼陶、韋,書通顏、柳”。
《陳君詩帖》冊,元白珽書,紙本,行書,縱31.2cm,橫68.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陳君才名獵獵起,對客揮毫動盈紙。平生心事七弦知,賞音不獨曰山水。自言家住廬山陽,喬木下有甲秀堂。安能鬱鬱久居此,萬里一硯翺翔。行行且止君有父,燕趙甌閩它日去。廬山不是東家丘,上有謫僊讀書處。至治癸丑(丑字點去)亥秋八月旦日書。
末署:“至治癸丑(丑字點去)亥秋八月旦日書。”鈐“湛淵子白珽”、“棲霞山人”二印。
《陳君詩帖》是《法書大觀冊》之一。清安岐《墨緣匯觀·法書卷下》、完顏景賢《三虞堂書畫目》著錄。此帖曾經清安岐收藏,計有安岐、完顏景賢、張爰、何子彰、譚敬諸家印記。
《陳君詩帖》是白珽寫給陳征的一首七言古詩,詩文大意是寫陳征雖胸有大志,卻隱居于“廬山陽”,寄情于琴音書畫之事。白珽的這件作品,書體為行書,縱31.2厘米,橫68.2厘米,是白珽在元至治三年(1323)寫給好友陳征的詩。“至治癸亥”為至治三年(1323),白珽76歲,堪稱“通會之際,人書俱老”。此件作品著錄于清安岐的《墨緣匯觀》和完顏景賢的《三虞堂書畫目》,今藏故宮博物院。
行書雖然行筆流暢,書寫快捷,但也容易失于流華和浮薄。真正的行書只有以扎實的楷書為基礎,才能做到筆畫勁健、瀟灑中有沉實之力。此作多是起筆藏鋒,中鋒行筆,有一種精神內斂之氣。又能做到回環曲折,勁健柔韌,折而不斷,彎而不軟,使蒼茫之氣,躍然紙上。此作盡管精神內斂,但亦不乏飛動之筆,筆畫的飛白和上下的自然連貫增強了字的動感,收到了一種畫龍點睛的效果。就結體而言,以平正為主線,純以神理而行,不做刻意安排,呈現出一種自然和諧之美。在章法上,沒有明顯的左右顧盼、牽連纏繞,卻通過字形的參差錯落增強了整幅作品的節奏感和變化性。尤其是后面幾行,已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令人神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