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書松風閣詩卷》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責編:雨墨

《自書松風閣詩卷》全貌

《自書松風閣詩卷》局部一

《自書松風閣詩卷》局部二

《自書松風閣詩卷》局部三
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作了這首“松風閣”的詩,歌詠當時所看到的景物,并表達對朋友的懷念。這件書跡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像是船夫搖槳用力的樣子。不論收筆、轉筆,都是楷書的筆法,下筆平和沉穩,變化非常含蓄,輕頓慢提,婀娜穩厚,意韻十足。在后段提到前一年已去世的蘇軾時,心中不免激動,筆力特別凝重,結字也更加傾側,傳達出與東坡篤厚的情誼,是尚意書風的典型。
釋文:
松風閣。依山筑閣見平川。夜闌箕斗插屋椽。我來名之意適然。老松魁梧數百年。斧斤所赦令參天。風鳴媧皇五十弦。洗耳不須菩薩泉。嘉二三子甚好賢。力貧買酒醉此筵。夜雨鳴廊到曉懸。相看不歸臥僧氈。泉枯石燥復潺湲。山川光暉為我妍。野僧。早。旱饑不能饘[zhān]。曉見寒溪有炊煙。東坡道人已沉泉。張侯何時到眼前。釣臺驚濤可晝眠。怡亭看篆蛟龍纏。安得此身脫拘攣。舟載諸友長周旋。
收藏印鑒作者簡介以及釋文
項元汴
蘧廬、神品、平生真賞、項墨林父秘笈之印、桃花源里人家等數枚。
項元汴(1525-1590或1602),嘉興檇李人,字子京,號墨林,別號墨林子、墨林山人。明收藏家,筑天籟閣,廣收書畫名蹟。
卞永譽
式古堂書畫印、卞令之鑒定、式古堂、卞氏令之、仙客等數枚。
卞永譽(1645-1702或1711),滿洲人,字令之,號仙客。康熙中由福建巡撫遷刑部右侍郎。性好書畫,精鑑賞。著有《式古堂書畫匯考》。
安岐
安、麓村、子孫保之、安儀周家珍藏、朝鮮人等數枚。
安岐(1683-約1745或1746),清天津人,一作朝鮮人,字儀周,號麓堂,又號松泉老人。代明珠在楊州為鹽商。博雅好古,收藏極富,尤精鑒賞。并好養士。有《墨緣匯觀》。
孫承澤
臺州市防務抵當庫記 南宋官印 孫氏、北平孫氏硯山齋圖書、北平孫氏、山中凈侶
孫承澤(1592-1676),益都人,世隸上林苑籍,故亦稱大興人。字耳北,號北海,又號退谷。明崇禎四年進士,官給事中,入清仕至吏部侍郎。收藏甚富,有《庚子銷夏記》、《尚書集解》等。
祥哥喇吉
皇姊圖書
祥哥剌吉( 約1283- 1331),元武宗女,下嫁駙馬都尉琱阿不剌。武宗時封魯國大長公主。仁宗即位,進號皇姐大長公主。熱衷書畫收藏。
清高宗
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定鑑等數枚。
弘歷(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為清諸帝之最。清高宗亦熱愛鑑賞書畫,曾將宮中收藏編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數巨冊。在位六十年,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賈似道
賈似道印、長、悅生、似道、秋壑
賈似道(1213-1275),字師憲。天臺人。官右丞相,太師平章軍國事。賈涉子,姊理宗時貴妃,度宗立,賜第葛嶺,作半間堂,廣事收蓄文玩書畫。元兵逼建康摘高州練使,為鄭虎臣所殺。
清仁宗
嘉慶御覽之寶
顒琰(1760-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為帝,在位二十五年。謚睿,廟號仁宗,年號嘉慶。
清宣統帝
宣統御覽之寶、宣統鑑賞、無逸齋精鑒璽
溥儀(1906-1967),清末代帝,在位三年(1909-1911),年號宣統。
仇英
仇英、十州
仇英(約1498-1552) ,太倉人,字實父,或作實甫,號十洲。山水風格似劉松年,尤工士女與界畫,特工臨摹,粉圖黃紙,落筆亂真。至於髮翠毫金,絲丹縷素,精麗艷逸,無慚古人。
馮子振
海粟
馮子振(1257-1314),字海粟,號怪怪道人。攸州人。工書法。官集賢待制。
趙巖
魯詹
趙巖,字魯詹。元末時人,生卒年及爵里不詳。按趙氏遺墨,多與馮子振、楊鐵崖諸賢同見,足證亦元末時人。
不明印數枚
題跋作者簡介以及釋文
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
題者不明
向冰
宣惠堂帖有涪翁所書宿蝦湖詩。后云。女奴輩皆鼾寐無為和墨者。故盡用一池淡墨。又嘗在湖湘間用雞毛筆。亦堪作字。蓋前輩能書者。亦有時而來興。不擇佳筆墨也。此松風閣詩乃晚年所作。筆墨雖不相副。歲久光采差退,然書法具存。章章乎羲獻父子之間。常有識者。嘉定壬申(1212)重午后四日寀林道人向冰敬跋。
向冰,字若水,寧宗時人。
魏必復
筑閣依山月露清。簷牙軒豁拂云平。昔人大好吟詩處。聽徹松風晝夜聲。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致仕魏必復敬題。
魏必復,元中葉人。官集賢侍講士、中奉大夫。
李泂
東坡游惠州松風亭。一悟得熟歇處。涪翁於此亦云。相看不歸臥僧氈。聞香擊竹。同見如來。風鳴松耶。松鳴風耶。至治三年季春廿有三日。監修國史長史李泂。奉皇姊大長公主教。拜手稽首敬書。
李泂(1274-1332),滕州人,善書。
張珪
閣上風來松有聲。高人胸次灑然清。當時詩筆今猶在。撫卷重看眼倍明。中書平章政事張珪敬題。
張珪(?-1327),衛州人,字公端。張弘范子。
王約
曾聞狂小子。恣意輕論量。浮云風掃去。千古說蘇黃。集賢大學士王約謹題。
王約,元人。
馮子振
大蘇門下士。真不愧涪翁。前日長松閣。依然謖謖風。前集賢待制馮子振奉皇姊大長公主命題。
馮子振(1257-1314),攸州人,字海粟,號怪怪道人。
陳顥
涪翁詞翰氣橫秋。自古如君能幾箇。高閣一詩四遠聞。知音自有松風和。前集賢大學士陳顥敬題。
陳顥,清州人,字仲明。曾為元仁宗潛邸說書。
陳庭實
涪翁胸次海漫漫。興在松風高閣間。蘇子沉泉無復見。空餘此老獨躋攀。儒學提舉陳庭實載拜書。
陳庭實,元時人。官儒學提舉。
孛朮魯翀
晨鐘暮鼓鎮匆匆。蟲鳥春秋各自雄。何似道人高閣上。蕭蕭雙耳聽松風。中書右司員外郎孛朮魯翀賦盥手書。
孛朮魯翀(1279-1338),本隆安人,后家順陽,字子翬。官江浙行省參知政事。
黃太史書。自謂得江山之助。此詩與書皆其得意處。涪翁人品如此。詩什又如此。書法又如此。宜其為內家之珍玩也。翰林侍讀學士李源道拜觀。 李源道 李源道,關中人,字仲淵,號沖齋。元延祐中,官云南行省參政知事。
袁桷
謂松有風松不知。謂風入松風無形,聲繇形始成。言六書者取焉。肇於無名。入於有名。萬化之始。吾未始以妄聽。松動風動。當於混沌以得之斯可矣。翰林直學士袁桷敬題。
袁桷(1267-1327),鄞縣人,字伯長。
鄧文原
山雨溪云散墨痕。松風清坐息塵根。筆端悟得真三眛。便是如來不二門。集賢直學士鄧文原敬題。
鄧文原(1259-1328),綿竹人,字善之,號匪石,流寓錢塘。
柳贊
豫章一再變。八體乃純如。晚將雞毛筆。大倣繭紙書。松風閣中作。群玉排疏疏。至今元祐腳。清標能起予。國子博士柳贊敬題。
柳贊,元人。
趙巖
涼風高閣響鐘笙。老墨猶思翠笏橫。寄語分寧黃太史。何如紫極聽秋聲。。
趙巖 ,字魯詹。元末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