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網(wǎng) > 傳世書畫 > 書法 > 鐵畫銀鉤的吳玉如書法
鐵畫銀鉤的吳玉如書法
來源:中國書畫網(wǎng) 作者:責編:何瑞樂
吳玉如 筆札
吳玉如,字家琭,后以字行。1898年生于南京。原籍安徽涇縣茂林村,故早年號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曾在天津南開中學就讀,與周恩來同班,因嫻熟古文,受校長張伯苓賞識??箲?zhàn)勝利后,吳玉如曾在志達中學、達仁學院、工商學院等校任教,工商學院改為津沽大學后,任中文系主任,直迄天津解放。"文化大革命"以前,始終在北京以教書、鬻字、注釋古籍、編撰《辭源》、《辭海》條目為生。建國后,曾任天津市政協(xié)委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理事、天津市文聯(lián)委員、天津市文史館館員。
吳玉如曾在天津南開中學就讀,與周恩來同班,因嫻熟古文,受校長張伯苓賞識。后入北京大學預(yù)科,又轉(zhuǎn)入朝陽大學,因丁先祖憂而輟學。1916年,曾遠赴吉林、哈爾濱一帶謀生。1921年以后歷任黑龍江交涉局秘書、中東鐵路局監(jiān)事會秘書、北京煙酒督辦公署秘書、南開大學文學院講師兼經(jīng)濟研究所秘書、重慶國民黨參政會秘書等職。
抗戰(zhàn)勝利后,吳玉如曾在志達中學、達仁學院、工商學院等校任教,工商學院改為津沽大學后,任中文系主任,直迄天津解放。其間從不涉足政界。1968年文革期間,全部藏書被抄一空。

吳玉如 筆法·橫斜聯(lián)
吳玉如自幼酷嗜書法,5歲時學寫字,到十二三歲時,寫小楷、行書已具有相當功力。后經(jīng)幾十年博覽勤習專研,能熔合諸家風格,取唐、宋、元、清各朝名家之長,而又以二王(羲之、獻之)為依歸。形成了他端麗秀勁、遒健豪放、空靈飄逸的獨特書風。隸、楷、行、草、篆無不精能。其小楷,放大后可作為大字帖臨摹,可見功力精湛。他的行書、草書,在四體書法中造詣最高,集歷代名家之長。在穿好扇骨的凹凸不平的扇面上懸腕寫大草而無一敗筆。他在用紙、用筆、用墨方面,都有自己的習慣和見解。早年作字,不用玉版宣,喜用生宣、料半,中年以后只用綿連;他喜用淡墨,惡用墨汁;還善使細管長鋒羊毫筆。

吳玉如書 天籟
吳玉如在古文、詩詞、文字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曾多次在國內(nèi)和日本舉辦個人書法展覽會,受到國內(nèi)外的推重贊賞。并有《吳玉如書法集》、《迂叟魏書千字文》、《迂叟自書詩稿》、《吳玉如行書千字文》等傳世。而他最受人崇敬的不僅限于在文學、書法上的成就,主要是由于他那剛直不阿,一輩子不肯隨波逐流的品格。他對后學,一生都是循循善誘,門人弟子以至私淑者,遍及南北,遠至新疆力境尼克勒縣,云南昆明、大理,廣東、廣西等地。
1982年8月8日吳玉如在津病逝。他生病期間為天津市政協(xié)和天津市民革書寫的兩幅中堂,成為最后遺作。

吳玉如 人得·天開聯(lián)
吳玉如先生生前是不接受"書法家"這頂桂冠的。與吳玉如同時代的大畫家溥心畬也曾說:"若你要稱我畫家,不如稱我書家;若你稱我書家,不如稱我詩人;若你稱我詩人,不如稱我學者。"但是,世上的事并非都能遵循個人的意愿。今天人們提起吳玉如、浦心畬,都稱其為大書法家和大畫家。歷史上也是這樣,被后人奉為書圣的王羲之,所寫的《蘭亭序》盡管是一篇傳流千古的美文,但人們更看重的是《蘭亭序》的書法。再如唐代的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顏真卿、李北海等等,哪位不是腹笥充盈的飽學之士,一生中也多有可歌可泣的功業(yè),但終為書名所掩,后人還都是目之為書法家。這樣看來,吳玉如先生也不應(yīng)拒絕書法家這頂桂冠。再者說,誰讓吳老先生把字寫得這么美、這么好、這么精到又這么極致呢!

吳玉如 習字·盤根聯(liá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