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歷觀荷撫琴圖》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admin

《弘歷觀荷撫琴圖》,清代,郎世寧,絹本紙本,立軸,縱299.5厘米,橫156.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弘歷觀荷撫琴圖》由意大利籍清宮廷畫家畫家郎世寧主繪,中國畫家補畫山水背景,未署作者名款。畫中乾隆皇帝身著漢裝,臨湖撫琴,遠處高山流水,喻其襟懷心境。作者不僅通過高超的技巧和精準的透視畫法成功地表現出水邊亭臺的立體感和通透感,而且將建筑整體復雜的結構和各個構件的細部都交代得一清二楚,細膩的筆觸與富于變化的色彩將原木立柱和屋頂青石瓦片的肌理與質感描繪得精微而生動。

《弘歷觀荷撫琴圖》局部圖,清代,郎世寧,絹本紙本,立軸,縱299.5厘米,橫156.5厘米

《弘歷觀荷撫琴圖》局部圖,清代,郎世寧,絹本紙本,立軸,縱299.5厘米,橫156.5厘米
郎世寧(1688-1766),意大利米蘭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內,天主教士。青年時期受到系統的繪畫訓練,后來加入了歐洲基督教下屬的宗教組織耶穌會。康熙時來中國,工畫,以西法參入中國畫中,自成一家。于雍正、乾隆兩朝供奉“內廷”。他死后乾隆皇帝特地下達諭旨,追賜朗世寧侍郎銜。
隨著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之風,一些歐洲畫家開始在清代宮廷供奉。一方面,他們接受中國傳統繪畫方式,采用中國筆墨顏料和紙絹作畫,另一方面,他們依然堅持西洋繪畫技法中的透視原則,在作品中著意表現物體的體積、質感、明暗、投影乃至倒影。從《弘歷觀荷撫琴圖》軸中可以看到郎世寧運用焦點透視手法,按照一定的規律將所見到的屋宇移于畫幅,成功地在二維平面畫幅上真實地表現出多維空間,與傳統中國界畫描繪空間的手法完全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