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 行書詩軸
來源:故宮博物館官網 作者:admin

《行書詩》軸,清,吳昌碩書,紙本,縱130.2cm,橫40.8cm
釋文:
風香鄰有無,花影佛跏趺。歷劫龍吁盋,餐霞鳳別梧。石真彊取(詩字點去)柱,詩奈不奇觚。山儻燕支奪,狂歌待老夫。普寧寺牡丹。丁卯涼秋錄于癖斯堂。吳昌碩年八十四。
本幅書錄五言詩一首,末作者自識:“普寧寺牡丹丁卯涼秋錄于癖斯堂,吳昌碩年八十四。”下鈐“倉碩”印。無藏印。“丁卯”為1927年。普寧寺位于今杭州市余杭區仁和鎮東塘普寧村,始建于五代后晉天福年間(936-944年),吳越王錢氏所建。普寧寺屢毀屢興,明萬歷十六年(1588年)是最后一次重建。寺內原有“玉樓春”牡丹十八墩,相傳為于謙手植,至清時花滿庭院。今存六大本,花朵特大,白中帶紫。據記載,普寧寺牡丹為塘棲二十四景之一,被譽為花中之魁。
此軸書法古拙遒勁,于法度之外別開生面。用筆時而厚重沉著,時而瀟灑飄逸,起筆與橫筆多沉實,撇筆多細長,有如其畫梅之法。結字多欹側,但以筆劃之粗細保持字形的穩定,無傾倒之勢,充分體現了吳氏書法“用筆遒勁,氣息深厚”,“結體以上下左右取姿勢”的書法特征,并可從中看到許多繪畫的用筆特點,面貌獨具一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