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著名的女書法家蕭嫻作品賞析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張璋

蕭嫻(1902-1997)字稚秋,號蛻閣,別署枕琴室主。貴州貴陽人。當代著名的女書法家。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3歲時便以丈二匹榜書震驚廣州,受到諸多前輩的褒獎。15歲應邀參加宋慶齡發起的名家書畫義賣,受到孫中山的贊賞,勉勵其精益求精,以藝報國。1923年,蕭嫻女士隨父遷居上海。每日臨書,創作不輟。她臨寫的《散氏盤》篆書冊更受到康有為的高度評價。隨后,師從康有為,得其謫佳,書藝大進。1932年,蕭嫻的篆書《臨碣石頌》集刊于《當代名人書林》,成為知名書法家。抗戰期間,蕭嫻女士中斷了她的藝術探索。直至新中國成立后,蕭嫻定居南京,生活趨于穩定,她又開始延續和發展她的藝術生涯,在藝術造詣上再攀高峰。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貴陽市翠微閣觀、南京江浦(今浦口區)求雨山均設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書論力主《廣藝舟雙楫》,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篆是圓筆,隸是方筆,圓筆方筆都掌握到了,不論改寫楷書、行書或草書都不難掌握了”。取法乎古,這當然是最難得的。她的書法,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歷史上,女書法家并不多;即便有,一般也以秀麗婉約見長。蕭嫻的字卻有偉丈夫氣概,這與她宗法是很有關系的。她最以大字行楷書勝,點畫縱橫馳騁,外放內斂,大氣磅礴,與康書如出一轍,以重、拙、大的特點,給人以強烈的印象。
釋文:南天一柱,廣廈萬間。
款署: 一九五六年春月蕭嫻。
鈐印: 蕭嫻(白) 枕琴室主(朱)

蕭嫻《篆書禽樂魚游五言聯》 176×46cm ×2 1972年 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紀念館(蕭嫻館) 藏
釋文:禽樂花如雨 魚游水底天
款署:蕭嫻,時年七十有一歲。

蕭嫻《隸書游山進步七言聯》128×18cm ×2 1978年 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紀念館(蕭嫻館) 藏
釋文: 游山莫謂登高易,進步當思立足難。
款署:戊午菊月于玄武湖畔 蕭嫻
鈐印:大壽(朱) 蕭嫻(白)

蕭嫻《行書錄雷鋒日記軸》 1963年 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紀念館(蕭嫻館)藏
釋文:我愿做高山巖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風雨中艱苦的斗爭中鍛煉自己,不愿在平平靜靜的日子里度過自己的一生。
款署:一九六三年春月錄雷鋒同志日記于寧之枕琴室,蕭嫻。
鈐印:枕琴室主(朱) 蕭嫻(白)

蕭嫻《道登天門橫披》 159×372cm 1992年 江蘇省美術館藏
釋文: 道登天門。
款署:蕭嫻年九一。
鈐印: 蕭嫻(白)稚秋(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