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網(wǎng) > 近現(xiàn)代書畫 > 書 法 >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來源:中國書畫網(wǎng) 作者:張璋


李邕《葉有道碑》明翻刻本 每半開22.5×11cm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自署立於唐開元五年(七一七)三月八日。行書,原石已佚,有明翻刻本傳世。剪裱拓本,每半開22.5×11厘米。北京圖書館(今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是碑全稱《唐故葉有道先生神道碑并序》,亦稱《葉國重碑》。有道先生為道士葉法善之祖。據(jù)《處州府志》載:“玄宗時,李邕為處州刺史。邕以詞翰名世,法善求邕為其祖有道先生國重作碑,邕從之。文成,并請書,弗許。夕夢法善之請曰:‘向辱雄文,只賁泉壤,敢再求書。’邕喜而為書,未竟,至丁字下數(shù)點(diǎn)而止。法善刻畢,持墨本往謝,邕驚曰:‘好以為夢,乃真邪,’”故是碑又稱《追魂碑》,《丁丁碑》。但斯文所載純系齊東野語,不足為據(jù)。
是碑原石,據(jù)王昶《金石萃編》卷七一引屠隆《考槃餘事》載:石原在山東金鄉(xiāng)縣,宋紹興十四年(一一四四)為雷所擊。又清梁同 書云:原碑於元至大四年佚。后明嘉靖間(一五二二~一五六六)重刻於浙江松陽(今浙江遂昌)。是碑原拓本今已不傳,故書撰年月 已無從查考。重刻本題稱:“括州刺史李邕文 并書,開元五年(七一七)二月八日。”按李 邕開元二年(七一四)由戶部郎中貶為括州司 馬,而為括州刺史,時在開元二十三年(《新 唐書》本傳)。所署官銜及年月與史實不合, 恐系重刻時致誤。又歐陽棐《集古錄目》、陳 思《寶刻叢編》俱作:“松陽令李邕撰并 書”。李邕初貶松陽令,其或撰書於赴任途 中。是石何時移刻括州,無考。或謂重刻本系 明人仿李邕《李思訓(xùn)》偽造,見張彥生《善本碑帖錄》。觀其書法甚劣,文亦荒謬,張氏之 說有一定道理。蔡襄所謂:“李書當(dāng)以《葉有道碑》為最佳”,所見當(dāng)為北宋前舊本。 傳世又有楷書本,同稱邕書,刻在行書本后,蓋純屬偽託。 (呂金柱)
釋文:唐故葉有道先生/神道碑并序/括 州刺史李邕/文并書/不食數(shù)十載於茲/乃昇 聞帝庭駿發(fā)/皇眷簡才受命降/尊加禮將之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