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的茅盾書法作品欣賞:完全可以成為著名書法家,但他是文學家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張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塬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爲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后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
茅盾同時也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1913年夏天,茅盾中學畢業,報考北京大學預科第一類。他自己覺得考得不錯,便安心地回家等候消息了。想不到發榜時竟沒有沈德鴻的名字,茅盾非常失望。但不久,他卻意外地收到了北京大學寄來的入學通知,通知書上寫的是沈德鳴叁個字。茅盾趕忙跑到報名處去查報名單,發現自己在填報名單時,書寫潦草,把“鴻”字寫得像個“鳴”字了。
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從此,他寫字一筆一劃,端端正正,從不草率,直至80多歲高齡寫回憶錄,還用毛筆正楷書寫,字跡清楚俊秀。
正是因爲那件事之后,他的書法作品才展現到了大家眼前。
茅盾的書法作品,雖說沒有書法家之名,但是他的書法功力遠遠高于現在所謂的書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