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億元的山水冊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張璋
齊白石 山水冊 成交價19435萬元
齊白石山水冊,作于1931年(辛未,69歲)秋。每開31.5×35厘米,被藏家分別裱作斗方。白石老人在《朝陽》一頁的題跋中說:“此冊廿又四開”。我們見到的是十二開,另一半不知落在何處。中國嘉德1994年秋季拍賣會此冊即創造齊白石作品拍賣最高紀錄,十七年過去,如今重歸嘉德2011秋季拍場。
此冊自署標題者八幅,即《朝陽》《放牛圖》《蒼海煙帆》《陽羨山水》《月明人靜時候》《雨后》《荒山殘雪》《柳浦秋》。未署標題的四幅,根據內容可命名為《古木寒鴉》《荷塘游魚》《沙渚鸕鶿》《山上人家》。冊頁的題材,大體源于白石老人的遠游印象和家鄉記憶,畫法則來自在前人圖式和寫生基礎上的創造。
《沙渚鸕鶿》是齊白石愛畫的題材之一。這可以追溯到1904年。那年,他跟隨老師王湘綺游江西,在途中見到沙洲上的鸕鶿,以后就常畫這種水禽了。鸕鶿俗稱“魚鷹”,能潛水捕魚,各地漁人都喜歡飼養它們。白石畫鸕鶿,大抵配以秋水、沙渚,有時還以柳岸、農舍、遠山、落日作背景,是山水畫,又兼容了花鳥畫的因素。秋色空明,水天一色,鸕鶿嬉水,這是一幅多么自由愜意的美景!
《雨后》《月明人靜時候》,都是近距離取景,構圖極別致。兩幅畫所用臥筆橫點畫法,大抵從米氏云山變化而來。生活中獲得的山水意象,經過改造的傳統畫法,在這里自然融為一體。《荷塘游魚》以平遠構圖描繪池塘,近景有魚,中景為荷,遠景為平坡土岸。這種景象,在齊白石家鄉隨處見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遠景荷花,在畫法上借鑒了金冬心,但其素樸的詩境,又是齊白石自己的。
《放牛圖》《古木寒鴉》《荷塘游魚》等作,與白石老人對家鄉的印象有關。他幼時做過牧童。48歲時就畫過古木寒鴉、荷塘游魚。晚年居北京后,他思念家鄉,所畫與所寫,最多的便是家鄉的自然風物和人情風俗。一次游西山,在路上望見牧牛的人,便口吟一詩:
萬柳枝疏見草坪,滿天云霧失清明。
牧童手有犁牛在,只有農家心太平。
“只有農家心太平”,這是白石老人心情特別的地方:他年近六十才因避亂和生存之需定居北京,但他始終不習慣充滿斗爭的大都市生活和人際關系,總覺得“落日呼牛見小村”的日子“太平”,所以常用“寒夜孤燈硯一方”來形容自己的心境。《放牛圖》中桃花春牧之境,《古木寒鴉》中“斜陽古樹看鴉歸”,《荷塘游魚》中“清池荷底羨魚行”的詩意,都曲折反映著他這一特別心理。
《柳浦秋》也得自遠游。1903年春,他隨友人夏午詒從西安到北京,過黃河柳園口,看到這種景象。畫面描繪乍寒未暖時候,溪水解凍,緩緩流過蘇醒的土地,細秀的柳枝尚未生葉,卻已勃然有生意。“”(sheng)為死后更生之意,畫家歌頌的是春天帶給大地的新生。用赭石、沒骨方法畫黃土地,留白者為溪水,再用濃淡墨勾畫柳枝,簡潔之極,卻活現出早春景物的特色,這是齊白石的獨造。
總之,這套冊頁畫白石老人目之所見,心之所想,情感真摯,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決不同于缺乏真實感受的摹仿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