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畫療疾王時敏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張璋
仿黃公望山水 作者王時敏
王時敏(1592—1680年),初名贊虞,字遜之,號煙客,自號偶諧道人,晚號西廬老人等,江蘇太倉人,大學士王錫爵之孫,翰林編修王衡之子。明末清初畫家。
晚清婁東畫派代表畫家與評論家秦祖永之《桐陰論畫》評王時敏:運腕虛靈,布墨神逸,隨意點刷,丘壑渾成。
杜甫詩意圖 作者王時敏
│畫作療疾│
清代王石谷的《秋山紅樹圖》畫得甚好,王時敏觀后大加贊賞并欲留下。怎奈王石谷不肯割愛,時敏老人只好在畫上題詞作罷:“石谷此圖雖仿山樵,而用筆措思全以右丞為宗。故風骨高奇,逾出山樵規格之外。春晚過要,攜以見視,余被欲留之,知其意頗自珍,不忍遞奪,每為悵悵然。余時方苦嗽,得此飽累日,霍然失病所在,始知者昔人檄愈頭風,良不虛也。庚戊谷雨后一日西盧老人王時敏題。”
由此得知時敏老人欣賞王石谷的《秋山紅樹圖》后,痛苦的咳嗽竟然消失。因此有感而發,題了上面一段話。
仿王維江山雪霽 作者王時敏
│蒼天清客│
太倉人王時敏,子孫眾多,且又都賢能。王時敏尤其鐘愛兒子顓庵(王掞,第八子),孫子麓臺(王原祁,王時敏次子王揆之子)。康熙九年(1670年),兩人都以20歲年齡高中進士,當時喜報交互送至。
正趕上吳偉業在座,這位大文人吳梅村先生就開玩笑說道:“那個老天爺啊 ,應當是您家門下的清客吧?”王時敏感到驚駭,就問說的是什么意思。吳偉業說:“善于探聽到主人所想要的而巧妙趨奉,讓主人事事如意的,就是門下的清客啊。如今的老天爺正好接近于此。”王時敏不覺微笑。
王時敏25歲像 作者曾鯨
王時敏 (1592-1680),明末清初畫家。字遜之,號煙客,自號偶諧道人,晚號西廬老人。王時敏出身宦官之家,他的祖父王錫爵為明朝萬歷年間的首輔,其父王衡鄉試、會試、殿試都是榜眼,人稱“父子榜眼”。
在祖父及董其昌等人的指導下,王時敏青出藍而勝于藍,成為一代大畫家,被時人譽為“國朝畫苑領袖”。而王時敏育有9子,個個都考中進士。可以說,沒有哪一位畫家出身比王時敏更高貴,也沒有哪個畫家的后代比王時敏的子孫更為有才。
王時敏23歲時,生母周氏對他說:“吾家三朝袍笏,兩世絲綸,兒念家聲,豈忍虛就門蔭。但兒獨身當戶。又素羸弱,門內門外事輻輳填委,何暇攻苦下帷?”勸說王時敏放棄科舉,接受隨祖父德業而來的恩蔭,走上了仕宦之路。
晴嵐松風圖 作者王時敏
王時敏為官十年后奉詔出使中州事畢,于歸家途中作《自警文》,文中充滿了對官場勾心斗角與稍不小心即朝不保夕之戒慎恐懼。但身處官場,他不得不迎合當時并不如意的官場環境。
唯一能讓王時敏解脫彷徨內心困擾的辦法就是求助于山水畫。他自題《仿古山水圖冊》中寫道:“每當煩懣交并,無可奈何,輒一弄筆以自遣”。
仿各家山水冊 作者王時敏
活到老畫到老
王時敏自幼由祖父撫養,祖父對他鐘愛有加,全力培養,自己教授詩文外,還專門請來自己的學生董其昌指導王時敏學習繪畫。在董其昌的指導下,王時敏少年時就開始從摹古入手,筆墨精細淡雅,已見臨摹功力。
至晚年,以黃公望為宗,兼取董、巨和王蒙諸家,更多蒼勁渾厚之趣。其畫在清代影響極大,王翚、吳歷及其孫王原祁均得其親授。與王鑒、王翚、王原祁并稱四王,外加惲壽平、吳歷合稱“清六家”。另外,他還開創了山水畫的“婁東派”,居清初畫家“四王”之首。
仙山樓閣圖 作者王時敏
王時敏的山水畫其臨古水平之高,令人生嘆。暫且不論他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的地位如何,單其“一意摹古,反對創新”的思想就對后來中國畫的發展“影響深遠”。《仙山樓閣圖》是王時敏為友人之母70壽辰而作。畫面上峰巒疊嶂,林木蔥郁,流泉曲繞,長松挺立。山谷中點綴著茅亭草舍,環境清幽。圖中煙嵐起伏,云霧環山,增加了畫面的高遠感與深遠感,同時產生虛實對比,使全圖籠罩在朦朧飄逸的氛圍之中,宛若仙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