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吳昌碩篆刻作品,都是其為不同地域、階層的各色人等所治,通過與他們的「金石之交」,對吳昌碩藝術發展有很大影響,茲介紹其中幾位。

清 吳昌碩刻“菩薛戒憂媻塞員頓蒯壽樞”田黃石章 3.1×3.1厘米 通高五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馬衡」、「馬衡印信」、「叔平」三印是吳昌碩為馬衡所刻。
馬衡(一八八一年?一九五五年),字叔平,號無咎,浙江鄞縣人,曾長期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于金石學、考古學、篆刻、收藏等方面皆有顯著成就。能詩詞,工篆隸,精篆刻,尤以治印稱名于世。
馬衡的齋名「凡將齋」,是因漢代司馬相如所作《凡將篇》得名。一九〇五年,馬衡請吳昌碩為其書寫齋名,「凡將齋」三字是吳昌碩獨有的石鼓文風格篆書,迎首處鈐「一月安東令」印,后附行書跋九行,說明了齋號來歷,勉勵其「篤學嗜古」,跋后鈐「俊卿之印」、「昌碩」二印。馬衡對此十分珍惜,后請工匠將其制成齋堂匾。
上世紀八十年代馬衡后人將這兩件(匾額與書法)見證了吳、馬交往的珍貴文物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
馬衡評價吳昌碩篆刻「其刻印亦取偏師,正如其字。且刻成之后,椎鑿邊緣,以殘破為古拙」,但對于追隨其「以殘破為古拙」的人馬衡卻批評「是亟宜糾正者也」。
吳昌碩為馬衡所刻的三方印雖未寫明時間,但從邊款使用的名號及風格看,應與「凡將齋」匾額書寫時間相近。

清 吳昌碩刻“馬衡“ 青田石章 1.9×1.9厘米 通高5.7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吳昌碩刻“馬衡印信”青田石章 1.9×1.9厘米 通高6.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吳昌碩刻“叔平”青田石章 1.9×1.9厘米 通高6.3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成多祿印」、「多祿長壽」、「澹廠父」、「澹堪居士」、「澹廠上書」、「竹山」六印是吳昌碩為成多祿所刻。
成多祿(一八六四年?一九二八年),字竹山,晚號澹堪(又作澹廠、澹庵、淡廠),吉林人,以詩歌、書法聞名于世,同宋小濂、徐鼐霖共同被譽為「吉林三杰」,詩歌作品見于《澹堪詩草》。晚年移居北京西城南溝沿澹園。
成多祿先后入盛京將軍依克唐阿、齊齊哈爾副都統程德全幕府,期間任綏化知府,為官清廉。辛亥革命后返鄉。宣統年間程德全擔任江蘇巡撫,成多祿因此隨行,在江蘇的兩年中他與江南名士交游、唱和并因此和吳昌碩相交。
從這六方印章的邊款吳昌碩使用的名號看,吳昌碩為成多祿治印即此期間。

清 吳昌碩刻“成多祿印”石章 2.7×2.7厘米 通高6.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吳昌碩刻“多祿長壽”獸紐壽山石章 2.8×2.8厘米 通高5.7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吳昌碩刻“澹堪居士”石章 2.7×2.7厘米 通高6.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張公之束」印是吳昌碩為張鳴珂所刻。
張鳴珂(一八二九年?一九〇八年),原名國檢,字公束,號玉珊,晚號寒松老人、窳翁,浙江嘉興人。
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年)拔貢,官江西德興縣知縣,義寧州知州。晚年辭官后居嘉興石佛寺鎮。著有《寒松閣談藝瑣錄》,是書敘錄晚清咸豐、同治、光緒三朝書畫家凡三百三十一人,是研究近代史及海上畫派之重要著述。
在卷五中寫到與吳昌碩的交往:「性孤冷,工詩,能篆籀及金石刻。又喜作畫,天真爛漫在青藤雪個間,時楊藐翁在吳門,折節稱弟子,又與吳愙齋中丞善,見聞日廣,而氣韻益超。予游吳門,君觴予于槃園,遂訂交焉。」
對于吳昌碩的篆刻,張鳴珂給予很高評價:「倉石治印獨往獨來,一空依傍,論者謂與吳讓之、趙撝叔,如鼎三足。」

清 吳昌碩刻“張公之束”青田石章 2.5×2.5厘米 通高6.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勛伯五十六歲以后書」、「勛伯賞鑒」兩印是吳昌碩為張廣建所刻。
張廣建(一八六四年?一九三八年)字勛伯,安徽合肥人,本為當地不第秀才,光緒年間流落京津,投入淮軍聶士成部為軍佐,后至山東,為巡撫袁世凱器重。辛亥革命后受袁之命任甘肅督軍,掌管軍政大權并殘酷掠奪七年,袁死后他作為皖系在甘肅的代理人繼續經營,直皖戰爭后皖系失敗,張亦失去靠山而下野。
在統治甘肅期間他安插同鄉親信許承堯、蒯壽樞、龔慶霖、孔憲廷等擔任要職,貪污腐化之風盛行。一般軍政官吏都利用職權搜求古玩,如著名的秦公簋在禮縣出土后即被張廣建占為己有,現在所見的許多敦煌經卷上就有以上官員的收藏印。
吳昌碩為其所刻印章的邊款上時間為己未(一九一九年),第二年張即下野。

清 吳昌碩刻“勛伯五十六歲以后書”壽山石章 2.8×2.8厘米 通高6.5厘米 故宮博物院

清 吳昌碩刻“勛伯賞鑒”青田石章 2.6×2.6厘米 通高6.4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自聞聞齋」兩方、「若木」、「包法」、「壽樞」、「員叟」、「圓頓」、「菩薛戒憂媻塞員頓蒯壽樞」、「圓頓居士」、「若木」兩方、「蒯壽樞字若木」、「若木啟事」、「合肥蒯氏自聞聞齋收藏印」共十四印是吳昌碩為蒯壽樞所刻。
蒯壽樞是晚清著名學者、清流派重要人物蒯光典的次兄光藻之子,字若木,佛號圓頓,安徽合肥人。曾任農工商部郎中,隨張廣建任職甘肅榷運局局長。精書畫,富收藏。這批印章石材名貴,并雕刻有精美的薄意(即極淺薄的浮雕)圖案,可見其對此的珍視。

清 吳昌碩刻“壽樞”田黃石章 2.3×1.4厘米 通高5.4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吳昌碩高清印章欣賞
|推十合一之居|














(圖片來源于中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