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四大杰出畫家及代表作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老秋
四大杰出畫家及代表作
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中國現代美術開創者和奠基人。少年有才,曾在鄉村學校任教。20歲去上海謀生曾淪落街頭,后在黃震之、黃警頑幫扶下考入震旦大并結識一批名人。1917年留學日本,1919年赴法留學,師事達仰,后入巴黎國立美校。1927年回國后,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多次赴海外舉辦畫展。兼長油畫、國畫,倡導現實主義畫風影響極大,抗戰開始后投身民主運動,率先將歐洲古典現實主義技法融入到國畫創作中,創作出一大批富有時代感的新國畫。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等職。所作中國畫,題材廣泛,尤以畫馬聞名,畫獅意義更為深刻。于美術教育貢獻尤大,且為人師表,桃李遍天下,發現并推舉了齊白石、傅抱石、蔣兆和、吳作人和黃胄等一大批爾后成為中國畫壇的大師級人物,謝世后將畫作及文物全部無償捐獻給國家,品德高尚,故筆者將其列近現代杰出畫家之首。傳世作品很多,中國畫代表作有:《九方皋》、《村歌》、《奔馬》、 《負傷之獅》、《巴人汲水圖》、《愚公移山》、《泰戈爾像》、《奔馬圖》、《群馬》和《會師東京》等。作品現多存于北京徐悲鴻紀念館。

徐悲鴻 會師東京 1943年
張大千(1899-1983),原名正權,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曾入佛門,法號大千,又稱大千居士,還俗后以號行,四川內江人。少年習畫,青年時隨兄張善孖赴日學畫。回國后師從李瑞清及曾熙學習書畫。卓絕有才氣,遍臨先賢作品,尤得益于四僧,得其精髓,所仿石濤作品,幾欲亂真。山水、花鳥、人物,無所不能;工筆、寫意俱臻于妙境,30年代則被徐悲鴻推譽:"五百年來一大千"。曾臨摹敦煌壁畫3年,將敦煌藝術推向世界。此后畫風大變,善用復筆重色,豐厚濃重。50年代后,長期居巴西,創潑墨、潑彩新法。1978年,移居臺北。傳世作品極多,在海內外影響極大,人稱“東方的畢加索”。代表作品有《廬山圖》、《長江萬里圖》、《蘇花攬勝圖》、《華山云海圖》、《水殿暗香》、《大墨荷通屏》、《潑彩朱荷金屏》、《天女散花》、《初唐觀音圖》和《仿巨然晴峰圖》等。

廬山圖
傅抱石(1904~1965),江西省新余縣人,生于江西南昌。青年時酷愛書畫篆刻,得徐悲鴻資助留學日本,從金原省吾攻讀東方美術史學,畢業于東京帝國美術學校。回國后,執教中央大學。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江蘇省國畫院院長、中國美協副主席等職。以寫意山水及人物著名,崇尚創新,用線縱逸挺秀,設色沉毅瑰麗,用硬豪散鋒,以橫豎、上下、圓轉的筆勢畫山石肌理,多逆鋒,有時也臥筆橫掃,然后加點,人稱“抱石皴”。所畫山水意境深遠、氣勢蒼茫;所作人物,造型高古,神態雅致。代表作品有《麗人行》、《萬竿煙雨》、《琵琶行》、《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韶山》、《江山如此多嬌》(與關山月合作陳列于人民大會堂)、《雨花臺頌》和 《鏡泊飛泉》等,影響很大。并有多部著述行世,亦有較大影響。

傅抱石、關山月《江山如此多嬌》 500x900cm 1959年9月5日 人民大會堂藏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家本貧農,12歲其學木工。27歲時學書畫,習詩文,刻印章。中年時多次出游南北,57歲后定居北京,常與陳師曾切磋畫藝,推崇徐渭、八大、石濤及吳昌碩諸家。60歲后"衰年變法",畫風大變,自成一家。山水、花鳥、人物皆能,寫意、工筆兼善,尤以畫花鳥蝦蟹聞名。其大寫意花鳥,筆墨縱橫雄健,造型簡練質樸,神態活潑,色彩鮮明強烈,并善于把工細草蟲與寫意花卉結合;山水、人物皆執筆涂抹,不入常格。作畫主張"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書法及篆刻成就亦很高。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國文聯主席團成員、中國美協主席等職,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有《酒柿圖》、《河蝦圖》、《蝦》、《荷蛙》、《貝葉工蟲》和《雨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