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基書法賞析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admin
在清代書法家中,何紹基無論在作品傳世的數量、作品風格表現的豐富性、書法才能的全面與精到等方面都超越了他人。 他以“橫平豎直”中鋒用筆為繩,刻苦訓練,甚至采用猿臂法這一艱難的手法磨礪線條功夫。而在對書法史的認識上,亦不斷上溯,從漢魏唐碑、周秦篆籀中吸取養分,最終在六十歲左右打通了楷、行、篆、隸四體的限制,融匯一體,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尤其在行書上取得了公認的成就,一掃清初館閣體的姿媚,將“生、拙、奇、崛”的書法美學發揚光大,而其在篆隸書風上的大膽開拓也給人以啟迪,“遂開光、宣以來書派”,清末民國以來書壇重要人物如譚延闿兄弟、曾熙、李瑞清等皆深受其影響。

何紹基練習書法最開始是在父親的指導下臨歐體楷書,27歲在濟南隨侍父親四處訪碑問帖的過程中,偶得魏碑《張黑女墓志》宋拓孤本,欣喜若狂,三年中無日不研讀。后長期臨寫顏書,壯年所做的小楷和榜書都具有濃厚的顏字風格:小楷點畫精微,一絲不茍;榜書則氣勢雄渾,震撼人心。這一時期作品盡顯中和之美。年近50時,何紹基開始取法歐陽通的《道因碑》,吸收了小歐行筆的險峻,整體風格也走向奇崛。
何紹基行書向為世人稱道,其學書涉古面廣,三、四十歲就已確立了自己的風格,樸實而文氣十足,至五、六十歲間或有一變,特別是六十歲全力學習漢碑以后,行書有了較大的變化,變得更為奇崛矯健,輕重燥潤的筆墨對比也愈來愈大。何紹基晚年作品體現了其縱放雄奇的情興寄托。他將圓渾飽滿的顏書、俊爽鋒利的歐書及古樸雄渾的魏碑自然融合于筆底,故能出奇生妙。
何紹基六十歲以后沉迷于篆隸,其孫何維樸說他:"年六十,在濟南濼源書院,始專習八分書。東京諸碑,次第臨寫,自立課程。庚申歸湘,主講城南,隸課仍無間斷。"他 遍臨漢碑,曾臨習張遷碑、禮器碑多達百余通。楊守敬評價說:"論者謂子貞書純以天分為事,不知其勤筆若此。"他的隸書用筆空靈,看似不經意,實為一絲不茍,最終將各種漢碑融為一體,形成了古樸優雅的書風,大氣磅礴處,非常人能望其項背。
何紹基篆書出自周秦籀篆,《秦詔版》、《石鼓文》及三代鼎銘皆為他所好,廣泛臨習。其篆書極重氣韻,不以分布為工,而以挺拔雋逸見長。他的篆書不類鄧石如、趙之謙等清人之篆的光滑秀媚,于筆畫牽引中有微妙的起伏變化,筆意蒼老,與其縱放的行書神韻一致。這一反流俗的筆法或許正是何紹基的創新之處,相比同時代的書家,其藝術觀點可謂超前。

何紹基《篆書水淺山寒五言聯》 127×31.5cm×2 嘉德國際2005春拍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5春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專場
尺 寸: 127×31.5cm×2
估 價: RMB 15,000-20,000(元)
成交價: 44,000(元)
鈐印:何紹基印、子貞
釋文:水淺魚龍起,山寒鶴鹿鳴。
題識:何紹基。
鑒藏印:荼陵譚光鑒藏書畫記
拍賣日期: 2005-05-14

何紹基 《臨張黑女墓志》頁,紙本,23×27cm×7

何紹基 《臨張黑女墓志》頁,紙本,23×27cm×7

何紹基 《臨張黑女墓志》頁,紙本,23×27cm×7

何紹基 《臨張黑女墓志》頁,紙本,23×27cm×7

何紹基 《臨張黑女墓志》頁,紙本,23×27cm×7

何紹基 《臨張黑女墓志》頁,紙本,23×27cm×7

何紹基 《臨張黑女墓志》頁,紙本,23×27cm×7
上海道明拍賣有限公司2007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印鑒:何紹基印、子貞父、意兼通峻
鑒藏印:丹呈審定真跡、黃平樂嘉芹審定真跡印、丹呈心賞、樂、丹呈印信、松甫珍藏、樂氏家藏法書
簽條:何紹基臨張黑女墓粁銘冊,樂氏藏。
拍賣時間:2007-06-29
估價: 150,000至250,000
成交價:308,000
《張黑女墓志》,全稱《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志》,又名《張玄墓志》。銘文峻宕樸茂,結體扁方,雖為楷書,有隸書遺意,原石久佚。何紹基于1825年,覓得此墓志舊拓本,凡十二頁,每頁四行,滿行八字,為傳世孤本,大喜過望,自稱得此拓本后,“旋觀海于登州,既而旋楚,次年丙戌入都,丁亥游汴,復入都旋楚,戊子冬復入都,往返二萬余里,是本無日不在篋中也,船窗行店,寂坐欣賞,所獲多矣”,又稱“余既性嗜北碑,故摹仿甚勤,而購藏亦富,化篆、分入楷,遂爾無種不妙,無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每一臨寫,必回腕高懸,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約不及半,汗浹衣襦矣”。

何紹基 《隸書四屏》127.2×24.8cm×4
見于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5春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專場
尺 寸: 127.2×24.8cm×4
估 價: RMB 40,000-58,000(元)
成交價: 63,800(元)
簡 介: 鈐印:何紹基印、子貞
題識:何紹基。
鑒藏印:荼陵譚光鑒藏書畫記、劉兩人心賞
拍賣日期: 2005-05-14

何紹基《論畫語中堂》 紙本 94×57cm 私人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