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 《千字文》全書賞析(一)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老秋
公元799年,年過花甲的懷素在故里零陵寫就這件小草千字文。此作為絹地,共84行,1045字,末署“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書時六十有三”,故稱其為小字貞元本。在其傳世墨跡中,此作極為珍貴,并有一字一金之譽,故又名《千金帖》。此書平淡閑雅,筆墨意趣老辣稚拙,為其晚年代表作。此帖明代為文征明所藏,清末為六舟僧達受所藏,又歸徐少圃收藏。帖前有文嘉、宋翠、畢秋帆、六舟等題簽,帖后有文征明、文嘉、王文治、何紹基、阮元等來多名家題跋。這卷墨跡,規格為縱28.6厘米,橫278.6厘米,為臺灣林氏蘭千山館收藏,現寄存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懷素(737-799),中國唐代書法家。俗姓錢,字藏真,湖南零陵人(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生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立于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因他三家為僧,書史上稱他“零陵僧”。

懷素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后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可以說是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他也能做詩,與李白、杜甫、蘇渙等詩人都有交往。好飲酒,每當飲酒興起,不分墻壁、衣物、器皿,任意揮寫,時人謂之“醉僧”。他的草書,出于張芝、張旭。唐呂總《讀書評》中說:“懷素草書,援毫掣電,隨手萬變,宋朱長文《續書斷》列懷素書為妙品。評論說:“如壯士拔劍,神彩動人。”

懷素自幼聰明好學,他在《自敘帖》里開門見山他說:“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文暇,頗喜筆翰。”他勤學苦練的精神是十分驚人的。因為買不起紙張,懷素就找來一塊木板和圓盤,涂上白漆書寫。后來,懷素覺得漆板光滑,不易著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塊荒地,種植了一萬多株的芭蕉樹。芭蕉長大后,他摘下芭葉,鋪在桌上,臨帖揮毫。 由于懷素沒日沒夜的練字,老芭蕉葉剝光了,小葉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個辦法,干脆帶了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對著鮮葉書寫,就算太陽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風凍得他手膚迸裂,他還是在所不顧,繼續堅持不懈地練字。他寫完一處,再寫另一處,從未間斷。這就是有名的懷素芭蕉練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