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的繪畫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中國書畫網編輯部
徐健,1955年生人,祖籍無錫,生長在北京。1979年定居香港,是一位很有才華的青年畫家。人民美術出版社將他的百余幅繪畫作品出版之際,他希望我為他撰寫序言。徐健天資聰穎,孩提時就喜愛繪畫。他在十六歲時,因不甘虛度光陰,拜師學畫,從此步入丹青筆墨之路。那時,正值十年“文化大革命”之中,許多畫家,其中包括我在內,都因莫須有的罪名,遭受無端的批判和摧殘。“人生識字憂患始”,而徐健卻毅然作出了自己的選擇,這是十分難得可貴的。
他師承花鳥畫家王雪濤先生和畫家、文史學家王森然先生。在他們的教誨和熏陶下,徐健成長進步很快。他尤為對雪濤先生的用筆、著色、構圖等畫法領悟頗深,打下了較為扎實的功底。
他時常來我處看我作畫,問書法、技法、畫理、鑒賞等方面的繪畫知識。他勤奮好學、好問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近二十年的作畫實踐中,由于他的勤奮和努力,使他獨特的藝術風格立于畫壇之中,他的繪畫視野開闊,用筆煉達,筆墨融合,設色自然,氣韻混成,他筆下的花鳥蟲草極為生動,曲盡其態。無論是丹頂仙鶴還是綠葉紅荷,總是秀麗多姿,充滿生機,給觀者留下清新盎然的深刻印象。
徐健的作品曾多次在中國美術館、香港人民大會堂、新加坡等地展出。他的作品漸為中外人士所推崇。中央電視臺曾播放他的專題片《香遠益清》,給予了較高的藝術評價。我相信,徐健在今后的創作中一定會取得更大的藝術成就。
徐健《三清圖》
中國畫,可以認為容易,也可以說很難。認為容易者,只要把白石老人的畫稿拿過來臨摹幾遍;或者將前人畫的梅、蘭、竹、菊、松、石和寫意山水,搬過來重新組合,便可成為“著名畫家”了。說它難,是因為在中國繪畫的歷史長河中,前人已建造了座座豐碑,不要說自己再建立一座豐碑,只要能繼承傳統,有所創新,不是因襲,能發抒己意,就已很難很難的了。我看徐健的中國畫,作品本身告訴我,他是屬于后者。
徐健,字漢賓,1955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蘇無錫,與徐悲鴻先生為同宗、同族,徐氏本家。少年時即喜繪畫,十五歲跟隨著名花鳥畫家、前北京畫院院長王雪濤先生學習,自此即陪侍先生終生。雪濤先生(1903--1982)為白石老人弟子,擅長花鳥畫,尤精于小寫意,有華新羅遺意,他師法白石,在意不在跡象,故有自己的獨特風貌。徐健向雪濤先生學習,正是深得此心法。當代書畫界元老啟功先生在題徐健花卉作品時說:“法乳能傳王雪濤,名花齊放倍妖嬈。眾香國里書香在,萬紫千紅韻更超。”評價非常中肯。除從師雪濤先生之外,徐健還曾登王森然、董壽平先生之門求教。王先生責他多讀書,多讀詩詞,在畫外多下功夫;壽平先生輔導以山水、梅、竹,以豐富畫中涵量。另外作品還告訴我,他還私淑過于非闇、啟功先生。如他畫的《富貴白頭圖》,全用工筆重彩,即是非闇先生法。《清麗》圖中的荷花水草,清逸淡雅,充滿著書卷氣息,則有著啟功先生的筆意。除花鳥外,徐健還畫過人物、山水、駿馬、老虎、游魚等,都能取法當代名家,甚至還跑到上海美術學院找李天祥、趙友萍夫婦兩教授學習油畫,想從西法中吸取營養。杜甫詩云:“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虛心向前輩大師學習,繼承由他傳遞過來的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博采眾長,為我所用,我想徐健的這條求藝之路,是走對了。
徐健曾于香港大會堂、無錫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新加坡萊佛士中心、加拿大多倫多市等多次舉辦個人畫展。每到一處,均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并由香港電視臺、中央電視臺作了專題報道。在徐健的作品中,以表現荷花、仙鶴、雄雞三個系列的作品最為出色。
荷花系列中,代表作品有《香遠益清》、《清麗》、《荷花圖》卷等。荷花又名芙蕖,自《詩經》以來,累見之于詩人歌詠,而自周敦頤《愛蓮說》一出,在她美麗的身姿之外,又賦予了更高的人格內涵,故人們即喜愛自然中的荷花,同時也喜愛畫中的荷花。黃苗子先生題徐健荷花圖“香遠益清”,即是取自《愛蓮說》中的名句。的確,徐健的這件作品,提供人們的這種情思。那枝挺立盛開的紅蓮,引來無數的蜜蜂,由視覺產生嗅覺聯想,也許正是畫家所要表達的深意。荷花中碩大、碧綠的葉子,清脆寧折不彎的枝干,與乎優美嬌艷的花瓣,黑白對比,疏密相間,剛柔互濟,成為藝術的最佳組合,可以讓畫家的思想與筆墨自由馳騁。故在徐健筆下,能展現出荷花的多姿多態,很能引人入勝。

《香遠益清》(黃苗子題字),1987年作
仙鶴系列中代表作品有《海天仙影》、《詠鶴圖》、《松梅丹鶴圖》等。鶴,除了它象征長壽之外,還有它潔白的羽毛,長長雙腿,形象高雅潔凈;自由翱翔,鶴唳九天,與云為伴,如真如仙。除此含意之外,它那丹丁、黑羽、白翎,也是畫家喜愛描繪的形象。徐健正是抓住了這些含意和形象特點,為鶴傳神寫照。其中的《詠鶴圖》,畫一只丹頂鶴,正回首梳翎,造型準確而形象生動。香港著名的嶺南派老畫家趙少昂先生,看了之后十分高興,便欣然命筆,在丹頂鶴的身后添了兩桿墨竹,便成了一幅《竹鶴雙清圖》,這老、少兩代的合作,無論構思、構圖、筆墨,使人感覺到如天衣無縫,令人稱絕。

雞的系列,應該是徐健的看家本領的本領,最能體現其恩師雪濤先生的小寫意功力。代表作品有《紫藤群雞》、《紅柿雄雞》、《雞鳴圖》和《春風得意》等。從這些作品來看,徐健最善于畫雄雞。在他的筆下,雄雞或引頸高歌,或與同伴相逐相戲,總是那副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五色斑斕的羽毛,透出幾分得意;昂首闊步的姿態,有著幾分高傲,可謂深得其性,使人喜愛。在紫藤架下,兩只雄雞相斗、相逐,而母雞們在一旁觀看,充滿著人性,使人聯想蹁躚。其中可與《竹鶴雙清》(即《詠鶴圖》)相媲美的,是其與北京另一老畫家齊良遲先生合作的《紅柿雄雞》圖。先是徐健畫好雄雞,然后齊良遲先生于畫幅上端再畫柿子。這老、少兩代人的合作,心領神會、有如宿構。“紅柿”,象征著“紅市”,“雞”借諧音,寓意著“吉利”,其主題思想,十分明確。而兩人合作的心情,十分愉快,故他們把各自的功夫、素養都發揮得非常充分淋漓,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作品。
左:《紫藤群雞》,1987年作 ; 右:《紅柿雄雞》(齊良遲補景并題),1985年作
徐健的優秀作品還遠不止這些,僅舉此數例可見一斑。他在求藝的道路上,轉益多師,以高標準要求自己。經幾十年的筆耕不輟,碩果累累。他才剛剛步入中年,就已經取得如此成就,我相信在未來中,他會更加勤奮,繼承傳統,勇于探索,努力創新,會有更多的收獲,祝愿他取得更大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