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緒洪:美術館在兒童美術教育中的作用
來源:cafa.com.cn 作者:admin

藝術如果被過于尊重,反而妨礙它服務于社會的功能的發揮,宛如人常常被囿于聲譽的城堡之中,尤其對于兒童。廣東美術館便致力于打破這種孤立,使藝術走進人民,走進兒童美術教育的領域,走進兒童的生活和學習。
進入廣東美術館半開放式的畫室,兒童便可以輕松自由地從事藝術創作活動,這里就是廣東美術館的培訓中心。這里的每一扇門,每一面墻,每一根柱子,屋頂乃至地面都是兒童藝術實驗的媒介和載體。欣賞經典美術作品,自己進行藝術創作,來到廣東美術館,每個孩子都可以感受到美并能自由地想象和思考。在快樂的游戲中,在對藝術的感悟中,兒童基本的藝術感覺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升華,而美術館的作用在藝術教育中亦得以體現。
美術館是展示人類文明軌跡的地方,是全民素質提高和實現自我教育的大課堂。通過策劃一系列教育活動,美術館從靜態經營轉化為動態經營,原來的象牙塔,轉化成為大眾可望亦可及的學習場所,并成為兒童接受文化傳承和藝術熏陶的殿堂。
在我們策劃兒童參觀美術館展覽的活動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一部分陪同來的家長并不進入美術館,而是在美術館大門口等待,然而他們并非買不起門票,而是普遍認為自己不懂藝術,美術館是文化人士以及上層人物去的地方,普通的老百姓進不進去沒有太大分別。正是針對這種情況,在我們組織兒童參觀、學習及舉辦各類活動的同時,對家長也進行了藝術教育的普及工作。現在,在廣東美術館,家長帶孩子觀看展覽已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收藏和研究是美術館的兩大功能。收藏、展覽、研究、教育四個部門環環相扣,彼此成就。展覽、教育以研究藏品為基礎,而藏品的價值則是通過展示和教育來體現的。不只是藝術家才需要審美,審美能力的培養對于所有的人來說都是重要的,人們在對藝術品的欣賞過程中會進行一種不自覺的自我探索,藝術教育在提升人們藝術品位的同時,也完成了人性、道德與藝術的融合。
兒童美術是美術館專業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項獨特的研究活動。兒童是美術館觀眾群中一支最強有力的生力軍。對于這支隊伍,從長遠來看,美術館應給予特別重視。美術館的美術教育,針對不同層次的人群,需要有不同的引導方式。親近藝術,通過對藝術品的美感享受來培養大眾的藝術興趣及藝術鑒賞能力,最終達到自我學習的目的。對于兒童來說,這種引導方式又有區別,有些孩子缺乏自控性,美術館對他們藝術欣賞能力的培養往往較之學校的教學有著較大的不同。美術館主要是激發觀眾學習欲望的地方,與學校不同的教育環境,自然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美術館以視覺藝術教學為主,語言藝術為輔,二者相輔相成,反復地引導和深入淺出地表述。“專家意見為輔,大眾意見為主”的做法帶動了當代美術館美術教育形式的轉換,它增強了美術館的教育意識。從美術館到學校,從學校到家庭,從家庭到街道,再從街道到美術館,互動學習長鏈的形成,促進了全民特別是兒童藝術素質的提高,美術館作為一個高不可攀的藝術神殿已經成為歷史。人與藝術的貼近,大眾與美術館的貼近,教育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美術對于人格的影響,特別是對兒童的影響,這已是一個備受人們關注的問題。在兒童美術教育功能凸現的今天,美術被視為提高兒童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因而美術館提供的與藝術品面對面的教育活動以及所舉辦的一系列的親子活動、技法講座、美術鑒賞教學和國內外美術教育專家聯合舉辦的藝術演示、兒童美術理論專題研討會等等,都對兒童美術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并在某種程度上推進了當代兒童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觀念的改變,美術館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重新考慮和檢討我們的工作為的是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美術館的活動必須要達到高度的學術 性,而美術館的教育功能又必須扎根于社會才得以實現。兒童美術教育在美術館的開展,首先要從美術館的管理結構上進行調整。這種容易被人忽略的“小美術”,應該充分地融入“大美術”。美術館工作人員不但要有美學、美術史的知識,還必須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這樣美術館的教育工作才會有整體的協調。
當前,影響兒童人格形成的兒童美術教育,已在“大美術”的良好環境下得以發展。可喜的是,近年來,廣東美術館在兒童美術教育中所做的一切,已在兒童身上得以充分的體現。同時,兒童美術這一奇葩的茁壯成長也給美術館教育帶來一片新的藍天。
